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10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第3页)

其实,王文川早就有机会去做京官。在他曾任节度通判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朝廷的考试进入朝中,然后慢慢地熬资历,顺理成章地获得提拔,快速进入齐朝的权力核心。

而考试,对于王文川这样一个超级学霸来说,本来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毕竟他的文章在当时,是毫无争议的第一人,而在诗词方面虽然不算第一,但也绝对在顶尖之列。

但他压根没去参加考试。

他执拗地去了另一个县城做知县,一干就又是五年。

从同僚、好友和政敌的眼中,他看到了疑惑。这些人显然觉得,王文川的脑子多少是沾点大玻

但楚歌此时,却很能理解王文川的心态。

因为他在历史上,本就是以执拗而著称的人。

凡是他认定的事情,就要不计代价、不计后果地执行下去,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齐朝的官员,为了升官发财,每个都在走捷径。

齐朝的读书人,在历史上地位最高。而齐朝,更是有着“冗官”的问题,官员的数量也称得上是历朝之最。大量的读书人只要考取了功名,等一段时间,总能谋个一官半职。

可即便如此,这些官员们也都挑三拣四,只想留在繁华富庶的京城,没几个人愿意去穷乡僻壤的乡下和基层。

甚至得到任命之后,还推三阻四。

拉关系,送礼,找靠山,想办法留在京城,混入权力中心,然后攀附某个权贵,很快一步登天。

但王文川显然不想这样。

他之所以一直执拗地留在基层,只想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往上爬,显然并不是完全不考虑自己的俸禄和前程,而是将它们放到了比较靠后的位置。

他更关心的是,自己为官一方,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二十年在记忆碎片中,一闪而过。

但从这些碎片中,楚歌还是能清楚地看到,王文川修过水利,开过荒田,治过洪涝,斗过豪强,提拔学子,秉公断案

有一件事情,在记忆碎片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

在王文川做县令的时候,春夏青黄不接,农民的生活十分艰难。去年的粮食已经吃完,而今年的新粮还没有收获。各种粮商、士绅,则是蠢蠢欲动,想借此机会抬高粮价、狠宰农民一笔。

于是,王文川决定,将官府粮仓里的存粮借给农民,让他们在秋收之后归还,并保证只按市场最低的利息计算。

这种办法最终大获成功,农民有了救济的口粮,官府也增加了收入,唯一不满意的,只有地主和豪强。

但对于王文川来说,他们的不高兴,对自己而言显然就是最好的嘉奖。

他就这样在基层一点一点地积累,直到有一天,他做知县任满后回乡探亲,路过城外的一座名山。

跨过山脚的野草和乱石之后,王文川来到了山顶。登高望远,他看到了山顶云雾缭绕,而山下就是齐朝的锦绣河山。

于是,他作了一首诗。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或许从这个时候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在基层的时间,应该够久了。

准备得已经充分了,而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要离开基层,向上走了。

因为想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就只能“身在最高层”。

于是,四十二岁的王文川,才终于来到京城,走入之前那个自己执拗着一直不肯进入的齐朝权力核心。

但记忆碎片中的场景却并未到此为止。

来到京城之后,此地的繁华确实并非之前的穷乡僻壤可比。

热门小说推荐
天医出狱

天医出狱

燕京大少王东被女友和兄弟联手陷害锒铛入狱,家破人亡,却在狱中遇到高人,习得一身逆天医术和武功。五年后,王东出狱,整个世界都因他而颤抖...

定不负相思意

定不负相思意

传闻名门之家华氏有个貌丑口吃的五小姐,爹不疼娘不爱,这还不算,偏偏家族为她指婚的对象还是个渣男,大婚当日,新郎逃婚和三线女明星滚床单弄的满城皆知。本该遭人嘲笑的她,婚宴上玉手一指,给自己抓了个临时替补,完美逆袭。世人这才惊讶,原来五小姐不仅相貌倾城,而且妙语连珠,天资聪慧。隐匿多年,锋芒毕露,天才降世亮瞎世人眼。只是万万没想到,临时替补的新郎竟是个大麻烦。从此华笙夜夜被欺负,某人终于忍无可忍大骂江流,你个王八蛋,说好了是形婚的?江总一脸无辜回道,没错啊,我一直在身体力行的维持这段婚姻,简称行婚!...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