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晚上10点,楚歌再度进入《暗沙》的游戏世界。
经过了一天的准备,他已经想好了要如何去应对“天变”了。
历史上的王文川,对天变的态度是“天变不足畏”,但其实这种态度并不能解决问题。
对楚歌而言,想要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得顺应古人的这种天人感应的思想,从而为变法谋求合法性。
这很迷信,也很无奈,但在这个年代,却没有其他的办法。
“如何应付天变?
“这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楚歌在脑海中又过了一遍自己的计划。
从表面上来看,新法中止,是因为张任侠上了流民图,并且将长达几个月的大旱都扣在了新法的头上。而且,张任侠还信誓旦旦地说十天内一定会下雨,这也成了压垮新法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人可能会觉得,那假如王文川当时先一步说,十天内一定会下雨呢?
如果王文川强调,天下大旱是因为当地的官员不好好推行新法、以致于天怒人怨呢?
那其实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因为古代的天人感应学说,其实是一种逻辑非常自洽的系统。
当时新法正在实施的过程中,所以一旦出现天变,在当时的大多数人,尤其是大多数官员、士大夫看来,这就必然是新法所致,甚至皇帝自己内心也会这样怀疑。
而王文川,其实也很难在天人感应的体系之下,去反驳这一点。
所以,他在面对类似的攻击时,也只能执拗地强调“天变不足畏”,而不能反过来说,天变是因为各地官员没有好好执行新法。
而楚歌此时,就是要想一种更好的方案,在天人感应的体系之下,解决这个问题。
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放在了这场数月的大旱、以及张任侠上流民图上面了。
“张任侠上流民图,等于是整个天人感应体系的最后一击。这是旧党借用恰好发生的天灾,对新法的一次攻击。
“按照天人感应的体系,‘天变’这件事情是必然会落在新法上面的。
“强行狡辩效果不会很好,因为我开了上帝视角,皇帝却不一定开了。皇帝本身就态度不坚决,看到如此严重的天灾瞬间慌了神,所以,即便我用王文川的身份赌咒发誓,效果也不会很好……
“最佳的解决方式,还是要在天人感应的体系之内,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导向。”
再度回到政事堂,楚歌以王文川的身份,做出了如下安排。
第一,改变人事安排,将文君实和一些旧党的重臣,安排到河北地的大名府及周边的州县。
大名府,是齐朝的五京之一,更是京师北方的屏障。一旦有战事发生,这里首当其冲。
第二,在变法的条文中,特许大名府及周边的州县,不必实行任何新法,而仍旧以旧党的旧法来实行。
第三,要求大名府及周边州县,加大常平仓的储备。
至于为何要做出这样的安排?
是因为楚歌在浩如烟海的史料原文中,找到了一些翻盘的细节。
王文川被罢相,直接原因是张任侠上的流民图。那么,流民是从哪来的呢?
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实际上,这些流民都是从大名府周边过来的。
当时的那场大旱,并不是影响到齐朝的全境,而是主要影响了大名府周边的区域。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流民会突然汇聚在京师周围,以至于流民遍地、张任侠以此为素材画出流民图呢?
因为,这是大名府的官员刻意赶过来的!
按照史料的记载,当时大名府的知州就是一名没有被彻底清算的旧党。
在大旱爆发之后,他先是用大名府的常平仓吸纳周边的流民,做出一副赈济百姓的姿态。
...
...
燕京大少王东被女友和兄弟联手陷害锒铛入狱,家破人亡,却在狱中遇到高人,习得一身逆天医术和武功。五年后,王东出狱,整个世界都因他而颤抖...
传闻名门之家华氏有个貌丑口吃的五小姐,爹不疼娘不爱,这还不算,偏偏家族为她指婚的对象还是个渣男,大婚当日,新郎逃婚和三线女明星滚床单弄的满城皆知。本该遭人嘲笑的她,婚宴上玉手一指,给自己抓了个临时替补,完美逆袭。世人这才惊讶,原来五小姐不仅相貌倾城,而且妙语连珠,天资聪慧。隐匿多年,锋芒毕露,天才降世亮瞎世人眼。只是万万没想到,临时替补的新郎竟是个大麻烦。从此华笙夜夜被欺负,某人终于忍无可忍大骂江流,你个王八蛋,说好了是形婚的?江总一脸无辜回道,没错啊,我一直在身体力行的维持这段婚姻,简称行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