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跟着:「家里根本就圈不住他们。」而且那是什么学堂呀,齐府的族学。别的学堂听闻郡守府的小郎君,女郎,都直接闭馆了。不招收弟子,看郡守面子都不成。
说起来这件事情姜常喜很愧疚的,自家孩子那是在家里先生开着小灶的,该学的在府上就学了。
出去半日纯粹就是找小伙伴交流的,所以吗,学习任务不是多吃紧,
私塾的先生对此意见很大,自家两个孩子带累了人家一班的学生。毕竟别的孩子还要学习的。
以至于,三天两头被先生请家长,姜常喜也只能过去给人赔罪。这事,理亏。
若不是冲着周澜这个郡守,真的挺有人气的,自家孩子在这边想要去学堂有点难度的,原因就是淘气,再聪明都没用,人家先生看到他们都升血压。
最后还是人家齐舅舅把孩子带到齐家族学里面去祸害自己人了。
那边都是自家孩子,打打闹闹的内部就解决了,不过被请家长的地方依然不少。
好处就是那边都是拳***流的,身上都有点功夫底子,自家孩子虽然年纪小,可力气大,而且人家小姐俩都是群殴的,从来不讲武德。
所以没怎么吃过亏。
当然了主要是人家齐家子弟,看着他们小,没人当真动手。
背后的原因是齐舅母许了好处,谁要是能得姜姜喜欢下嫁,哄到了自家来,就是齐家的功臣。
就这么大利诱之下,两个孩子还能三不五时的同人招呼起来呢,可见多么的人嫌狗厌。
这都是姜常喜不能说的痛。
姜三老爷来了,姜三夫人来了,姜常喜觉得自己都可以伸伸腰了,以后这样的事情,她再也不要出面了。
姜常喜曾经同周澜说过,姜姜毕竟是女子,这样是不是不太好。
主要是姜常喜也考虑,齐舅母那边的心思,小姑娘被人哄了不好。
别看齐家内部消息,姜常喜当真是能瞧出来点什么的。
再说了齐舅舅这心思,从来都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可人家周大人说了,我觉得这样的环境挺好的,女郎本就柔弱,应该锻炼的厉害一些。
另外人家周大人可高兴了,两个孩子都知道并肩子上了。
姜常喜就瞧着周大人怎么还有点兴奋?
一不小心神话了
姜常喜眼睛都瞪大了,那是闺女儿子,那不是街头混子:「没记错的话,您是郡守,翰林院出来的,这话听着是不是江湖味重了点?」
咱们要不要想一想身份,在这么放飞,还是带着孩子放飞?
周澜:「重吗,这可是边郡,就得抱团,他们兄妹之间这样多好,你别成天研究你那个回马枪姿势是不是好看了,反正也用不上,你研究研究他们兄妹抱团怎么打才能漂亮,更有力度。」
周大人言语之间,那真是半点翰林风范都没有了,竟然还要教孩子放大招?
这到底是被什么风给吹的如此之歪。
姜常喜吸口冷气:「没记错的话,您的当初是想要姜姜端庄娴熟,做个才女的。为此,您还辞退了大利,就差学孟母三迁了。还有呀,您现在这个想法,先生知道吗?」
周大人不愧是官场历练过的,面不改色的:「有过吗?我有过那样的想法吗,不应该吧,我应该时刻都让姜姜以保护自己为主。」
姜常喜自愧弗如,这东西什么时候苟成这样了。成亲时候,体贴,羞涩,憨厚实在的小胖子哪去了?
跟着人家周大人就说了:「至于先生,常喜你狭隘了,先生一直都知道的。更是盼着徒孙们什么时候都能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