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入夏的时候,朝堂竟然往边郡增兵了。这算是意料之外,可也是意料之中。
毕竟当初周澜来边郡的时候,隐隐就明白,边郡这块要有大动作。
不然就不能让他这么一个同边郡关系略微复杂的人过来。
来边郡的将领特意过来郡守府拜见了郡守大人,这个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情况。
周大人自己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不熟悉这块,不知道这事的稀奇程度,可边郡的武将同郡守府的官员明白呀。
文武之间,不需要这么客气。基本上大家都是各自不同的两个板块。
大家私下里面,都在传,周大人在朝堂上树大根深。不然怎么就让坐镇一方的大将军过来拜会。
齐舅舅都问过外甥女姑爷,没有结党营私吧。
周大人的回答相当简单,而且有力度:「就我这个人缘,人家结党我,图四面楚歌吗?」
齐舅舅点点头,说的有道理,外甥女姑爷对自己认识的还挺到位。
然后安慰周澜:「也没有这么严重,顶多就是四处树敌,不招人待见。也不要妄自菲薄。」
一家子不招人待见这话,好歹冲着外甥女没说出来。不过人家齐舅舅心里踏实了,这个外甥女姑爷,还是靠的住的,不至于被连累了。
人家将领过来拜见郡守大人,没别的意思,话里话外,都是让郡守大人稳一点。郡守坐的牢靠一点,时间久一点。
周澜都怀疑了,自己同这位将军到底有没有私交,怎么如此关怀他一个小辈。
最后人家总结了,有周大人这样的郡守做后勤,他们在关口心里踏实。原来不是私交,是人家的私心。
能说谢谢您对本官的看重吗?为什么有点讽刺呢。
周澜觉得这是对他最大的褒奖,不过信任上好像差了点,他还是很稳妥的。郡守也会做的长长久久。
老将军说了:「我同你家外祖父那也是老伙计了,早就听闻过周大人的盛名,年轻人做的不错。」
这都是客气话,周澜心说,我一个翰林院出来的,我有什么盛名呀。
实至名归
然后人家老将军拿出来吏部的嘉奖,都是对周大人的赞扬。合着人家还是奉命来的。
说真的周大人有些心虚的,除了那些显眼的建树,他在边郡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成就呢。
人口增长不明显,教育就那么点进步,还是童生,经济确实有缓起来的趋势,可那也就是趋势,真没见到成效呢。
哪怕这个嘉奖等秋收之后再来,周大人也能踏实些。这他受之有愧。
同姜常喜,先生唠叨这个的时候,人家姜常喜就说了:「你为什么不能这么想。」
周大人怎么想,都受之有愧,不耻下问:「怎么想?还请夫人赐教。」
姜常喜:「或许上面褒奖的就是周大人的不作为,没瞎指挥。」
人家姜常喜还记得他们来的时候,先生当时的分析呢。周大人过来这边,大半是和稀泥的,平衡郡守府同边军的关系。
周澜黑脸,你们认为碌碌无为更好呗。他这两年的辛苦呢,白瞎的。
先生竟然点点头:「这样的郡守大人,缓和了边郡文武官员之间的摩擦,让边郡前所未有的和谐友好。还是值得嘉奖的,莫要觉得受之有愧,你还是当得的。」
周澜不得不接受了这么一个嘉奖,心里不太平衡就是了,自己的作为,都被遮盖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