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只不过这次同夫人还要做同僚,这个可真是新奇的很。姜三夫人期待,姜三老爷跟期待。
姜三老爷很想要适应适应这边郡的风俗。
早晨姜常喜想要叮嘱孩子们上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结果人家姜三夫人拉着孩子:「我们会叮嘱的。」然后走了。
然后人家姜三老爷回来就感叹了,以往我认为,我对你娘是很不错的,到了边郡,去了官学之后,我才知道,我对你娘这般不过是寻常,我以后要对你娘更好的。
人家姜三老爷任职第一天,全都是夫妻要如何相处的改进之道。
姜常喜还没来得及询问儿子闺女在学堂适应的如何呢,就被亲爹来了这么一通。
姜常喜觉得,自家要感谢学政大人的,爹娘感情升华了:「爹,您这话该对娘说,娘肯定感动的。」
姜三老爷:「对夫人好,何须说明,爹会默默的让你娘看到。」
姜常喜就觉得被塞了一嘴狗粮,知道的您带着外孙外孙女去学堂了。不知道的以为您去家庭感情进修去了呢。
学政大人的官学,对先生们的影响好像更大。
人家姜三夫人剩下的全是兴奋,都没有搭理自家姑娘,拉着姑爷:「都是姑爷治理的好,也就是边郡这样的地方,也就是有姑爷这样的郡守,才会有这般景象,让我辈女子,也能在学堂发挥所长,受人尊敬。」
字里行间都是对自家姑爷的推崇,崇拜。没有姑爷,就没有她老人家的今天。
周澜:「是岳母大人本事足够让人尊敬,能够遇到岳母大人这样有本事的先生,是他们这些学子的福气。」
你看人家周大人,把姜三夫人哄的,恨不得拿出来一身的本事,教导弟子。那是要燃烧自己,去适应这份工作。
谁能有她幸运,有生之年能够当女先生,同自家夫君做同僚。教导的还是自家外孙。
这都是因为姑爷这位郡守的不拘一格,广阔胸怀,还有别人没有的远见,学识。
姜三夫人恨不得把自己能用的好词,都放在姑爷的身上。姜三夫人头一次恨自己学识不够,不足以赞美姑爷。
姜常喜就佩服,周澜是如何做到,面不改色听这些夸赞之词的,他就不觉得羞愧吗,名不副实吗。这都要成一代圣贤了。
周大人不能承受的理想
姜常喜就发现了,自己同圆圆姜姜都把学堂的事情,说了一遍,这边自家亲娘还在同周大人说话呢,那赞美之词用的,姜常喜都怕周大人脸皮薄,受不住。
等到姜三夫人兴奋劲儿过去在开饭,怕是不太可能。
可难得自家娘亲如此兴奋,别说姜常喜,姜三老爷也不想打扰。一圈人都陪着听。
周澜更是从头至尾,乐呵呵的听着丈母娘的赞美,偶尔还要谦虚两句,当然了该骄傲的时候人家也骄傲唯恐姜三夫人说的不够尽兴。
姜常喜:「爹看到了没有,人家这才叫孝顺呢,以后女儿还要同夫君多学学。」
姜三老爷:「为父也要同姑爷学习,你是个有福气的,遇到了姑爷这样的郎君。」
好吧用饭的时候,圆圆想要说,自己遇到的新同学,都没有机会开口,因为外祖母在说,她遇到的新学生。
圆圆背地里同周大人讨论:「为何外祖母如此兴奋。」他去上学堂,没有找到外祖母的这份心境。
周澜同儿子说:「因为外祖母找到了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好吧,圆圆那是真的不理解了:「或许我去同外祖母多学学,能找到喜欢上学堂的理由,也说不定。」
就这么一句话,人家周大人就知道了,儿子对学堂师傅不太喜欢。
儿子厌学,周大人还是很关心的,询问姜姜为何如此,姜姜:「圆圆觉得学堂里面的先生似乎不太喜欢我们。」
郡守大人:「这不可能,我家圆圆姜姜人见人爱,谁人看到能够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