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百四十五章 打八旗 分田地(第1页)

如果乾隆也在场,多半会命人把老农砍了,满门一并抄斩,原因是将粮食产量与官员头发比较,这不是咒骂大清雅政么。

要是今年粮食绝产,是不是说辫子没了,大清要亡?

大概率老四鬼子干得出这事,因为老家伙有点走火入魔,连人家自称古稀老人都落个满门抄斩。

清字前面除了个大字,甭管加什么字,统统砍头没商量。

不过就算乾隆不在场,换其他人在,肯定也不悦的。

毕竟老农这比喻法有点过份。

这年头,除了湖广的长毛番贼,谁头上发多?

可贾六是什么人?

别说拿他头上那一撮发比了,就是拿他别的地方比,也没意见。

或许还会沾沾自喜呢,因为别的地方发量比头上多。

还他娘自然卷,英格来西那种。

问题很严重啊,形式也很严峻!

老农的意思显然是说今年的秋粮收成不会好,原因是打五月开始天气一直炎热,导致包括水稻在内的大多数农作物受到影响不结果,不包浆。

个别地方甚至因为干旱颗粒无收。

去年京畿就发生过大面积洪涝灾害,当时贾六还亲自带人战斗在东陵抗洪一线,也因此事迹得到了乾隆六儿子永瑢的赞赏,也才有了之后已经封刀当管委会主任的贾图鲁再次出山,从而以平定教乱再鸣天下,阴差阳错的混成了大清三巨头之一。

说起来,挺感谢永瑢那小子的。

可惜这小子命薄,宫乱当夜被归太一刀给天诛了。

这会可能也在贾六身后飘着。

冤有头,债有主嘛,不是你鬼子六扇动八卦教冲闯禁宫混水摸鱼,人六阿哥能殉国么。

但这对于迷信的贾六而言,都不是问题。

粮食问题,才是大清根本问题,也是直隶稳定的现实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

在他详细询问下,几位农户都给出今年稻子产量可能减产四成,甚至五六成的肯定回复。

贾六高度重视,立即指示丁庆组织人手将方圆十里所有稻田都看一下,看是否稻子长势都跟这片一样不如人意,还特别强调要注意是否有绝产的地亩。

调查要实事求是,既是调查情况,当然不能只调查好的,不调查差的。

长的,没长的,一块看,一算测算,才叫科学嘛。

不讲科学,那是要失人心,要亡大清的。

结果很快报过来,都跟贾大人看的这片稻田差不多,长得很差,麦穗十有五六都是瘪的。

听了丁庆的汇报,贾六心事更重,去年京畿地区粮食减产,百姓们还能咬牙撑一撑,今年要还是这么个情况,百姓们还能坚持?

他是总督大员,年收入高达一个亿,他可以坚持,仅靠种地过日子的百姓哪里能坚持。

眉头紧皱的贾六虚心讨教那几位抽了自己快一盒烟的农户们:“老人家,过往水稻每亩产量是多少?”

按农民专家们的说法,过往水稻产量年成最好时,大概一亩地能收到三石,也就是400斤出一点。

热门小说推荐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凡尘一世难过百,皓首穷经只为仙。国破天倾颜未改,人间正道萦于怀。顾担一觉醒来,竟成太医院医士。只要治病救人,便能得寿元馈赠。世事纵有万般险恶,他只是想长生不老。浮云流转,沧海桑田。三十年前结识的狱中豪杰,百年后称为人间圣贤。三百年前放养的长寿老龟,再见时已化擎天之柱。一千年前点拨的一根灵草,竟冲上云霄斩灭星辰。时间会成为最好的答案,而他,始终屹立在答案的最终页。...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