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550章 申府密议(第3页)

所以朱元璋在这部《武臣大诰》的前言中就说:“我每日早朝晚朝,说了无限的劝诫言语”,“我这般年纪大了,说得口干了,气不相接,也说他不醒”——还真是,因为武臣军官们依旧利欲熏心,置若罔闻。

于是朱元璋又说:“我许大年纪,见了多,摆布落了多,自小受了苦多,军马中我曾做军来,与军同受苦来,这等艰难备细知道”。

这话当然不假,他出身贫苦农民,从最下层的普通红巾军小兵一步步奋斗成皇帝,底层军民的痛苦辛酸生活,他自然感同身受。故此,他才会再三劝诫功臣大将们体恤民情,爱护士卒,遵规守纪。苦口婆心之态,几乎令人落泪。可惜他的一番苦心并未能唤醒这些执迷不悟的功臣武将们。

于是后世便有不少学者认为,朱元璋是迫不得已才会凶相毕露,大开杀戒。

但是,这恐怕并非事实,至少并非他杀戮功臣的核心原因。

朱元璋在赐死开国功臣李善长时,一贯以仁厚著称、深得朝野之心的太子朱标曾向朱元璋谏言道:皇父诛杀的人太多太滥了,恐怕有伤和气。

不客气的说,在当时的大明朝,除了朱标,绝对没有第二个人敢这么和朱元璋说话。

但朱元璋对他的这位长子极其喜欢,而且寄予了最深的厚望,所以他没有怪罪朱标。但是到了第二天,朱元璋就把朱标叫到跟前,将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杖扔在地上,要朱标捡起来。

太子又不是傻子,当然面露难色,苦苦思索父亲的用意。

这时朱元璋开口了,道:“我让你拿棘杖,可是棘杖上有刺,你怕伤了手。可若是把棘刺除去,你就可以不必担忧了。我这么说,你难道还不明白我的苦心吗?我现在诛戮功臣,是在替你消除隐患。”

谁知道朱元璋待机时间太长,朱标竟然病死在他之前。一贯坚持规矩大过天的朱元璋,立刻便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但年幼的朱允炆从未实习过政务,不像太子那样早已有了丰富的治国经验,与文武臣僚的感情也十分深厚。

朱元璋唯恐孙子太年轻,威望和经验都不足以驾驭天下,万一有变故,大明朝就有可能落入他人之手。于是他再次大开杀戒,把一切可能危及朱家王朝的潜在势力通通铲除。

事关太祖,岂能轻易置喙?所以王锡爵闭口不谈,所以申时行恍如未闻,张诚想明白之后也立刻轻咳一声,把话题转移到“正题”上。

张诚道:“皇爷春秋鼎盛,这句话怕只是随口一提,或者只是与前半句正巧相连,并无其余用意吧?”

王锡爵瞥了他一眼,淡淡地道:“今日大明,可有储君耶?”

张诚陡然一惊,打量了王锡爵一眼,吞了口吐沫,问道:“那王阁老以为?”

“我为臣子,岂敢猜度君上心思。”王锡爵虽然这样说着,但是端起茶杯浅饮一口之后却又道:“对了,皇三子尚不足四岁吧?”

申时行沉吟道:“我今年五十有六,想是辅佐不到将来的太子殿下的。”

王锡爵笑了笑,也道:“说来惭愧,我比元辅还要痴长一岁。”

张诚一时没反应过来,纳闷道:“二位相公这是在打什么哑谜?”

申时行微笑道:“以年岁来看,若说今日朝中之重臣,异日或可辅佐储君者,恐怕唯有高日新一人。”

张诚总算明白过来了,恍然道:“哦,咱家知道了!将来储君倘若年幼,能做顾命的便只有高日新,是故……若有人能危及储君,那便也只有高日新了!”

申时行与王锡爵对视一眼,却又沉吟着道:“不过,皇上提及‘杀三相’,这个问题却有些……模糊。”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apodes”、“曹面子”、“岳晓遥”、“持羽静风尘”的月票支持,谢谢!

qu4.。qu4.

热门小说推荐
定不负相思意

定不负相思意

传闻名门之家华氏有个貌丑口吃的五小姐,爹不疼娘不爱,这还不算,偏偏家族为她指婚的对象还是个渣男,大婚当日,新郎逃婚和三线女明星滚床单弄的满城皆知。本该遭人嘲笑的她,婚宴上玉手一指,给自己抓了个临时替补,完美逆袭。世人这才惊讶,原来五小姐不仅相貌倾城,而且妙语连珠,天资聪慧。隐匿多年,锋芒毕露,天才降世亮瞎世人眼。只是万万没想到,临时替补的新郎竟是个大麻烦。从此华笙夜夜被欺负,某人终于忍无可忍大骂江流,你个王八蛋,说好了是形婚的?江总一脸无辜回道,没错啊,我一直在身体力行的维持这段婚姻,简称行婚!...

高武:我有一个合成栏

高武:我有一个合成栏

苏宇穿越,突然得到了一个合成栏,世间万物,均可合成!无论是什么东西,落在苏宇的手中,都能变成稀世珍宝!在苏宇手中,只要物品足够,菜刀都能变成屠龙宝刀。普通的白纸合成出了鸿蒙金卷。普通的衣服合成出了飘渺仙衣。普通的气血丹合成出了九转金丹。任何物品,在合成栏下,都能变成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宝贝!...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