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036章 宫里宫外圆九贵妃与皇贵妃(第3页)

为什么这么说?

笑话,杨玉环本身有必死之罪吗?可是,当逃到马嵬驿的禁军集体鼓噪,认为不诛杨贵妃不足以平三军之怒,更不足以除三军后顾之忧时,那杨贵妃就是有罪,就是其罪当诛啊!

现在朝廷是什么情况?朝廷的情况就是满朝上下皆认为郑皇贵妃干预国本,意图怂恿皇帝立自己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

朱常洵的圣眷从何而来?朝臣们当然认为是由于皇帝对郑皇贵妃的爱屋及乌,否则怎么会动摇大明两百年来的立嫡立长的祖制呢?

即便现在有了皇嫡子,这国本之争要争也顶多在嫡、长之间争一争,你朱常洵一个皇庶三子有什么资格参与其间?还不是因为你母亲是郑皇贵妃?

所以,皇帝会认为一旦彻查翊坤宫,外廷必然施加压力,即便郑皇贵妃“绝无此意”,也会被含沙射影,甚至移花接木把别人的罪责推给她。而调查结果一旦确定,那就连他这个皇帝都无法挽回了。既如此,那还不如一开始就坚持绝不调查。

而高务实那天孜孜不倦地解释和劝说,不管他明面上是如何说的,归根结底,潜台词不过就一句:臣保证调查结果绝对公正,绝对不会冤枉郑皇贵妃,反而还能查出幕后黑手,为郑皇贵妃洗清嫌疑。

当然,这里还有一点隐藏得更深的意思,那就是……郑皇贵妃多多少少还是会担点责任,即“被人蒙蔽利用”。而这一点,就需要皇帝自己去好好权衡了。

皇帝要权衡的至少有两点:其一,高务实的担保可不可信。这一点也分两种可能:一种是高务实这话根本就不可信,那就没有后续了。

第二种可能是高务实的话的确可信,但是有没有可能出现意外呢?所谓意外,也就是高务实的确答应了,也的确秉持公正的立场去查,但因为其他原因之故,高务实没能做到他所保证的事……那还是完蛋。

要权衡的第二点则为,高务实言外之意是需要郑皇贵妃承担“被人蒙蔽利用”的责任,但这个责任到底有多大,会导致什么后果?

郑皇贵妃不是外廷臣子,有些责任是没有明确法度可言的。外廷臣子如果“被人蒙蔽利用”,按照高拱时代定立下来的考课法,应该属于“不职”,也就是不称职。一般来说,处理办法通常是降职调用。

但郑皇贵妃并非外廷臣子,这“降职调用”似乎并不合适。倘若合适的话,妃嫔如何降职调用?把皇贵妃的“皇”字去掉,降为贵妃?

朱翊钧不是天真之人,他早就是一位成熟的帝王了,听得懂高务实的言外之意:皇贵妃该承担的责任就是降级。

该如何降级,或者说降为什么名号,高务实没有明说,但朱翊钧显然是不愿意给郑皇贵妃连降数级的,顶多就是从皇贵妃降为贵妃——甚至就连这一点点委屈,朱翊钧其实都非常不愿意让郑皇贵妃受。

当然,从皇贵妃降为贵妃,这“委屈”或许也不能说只是“一点点”。

在后世的影视剧中,贵妃这个名号可谓是遍地开花。著名如唐朝的杨贵妃、《清平乐》中的张贵妃、《鹤唳华亭》中的赵贵妃等等,这些人物或者确有原型,或者纯属虚构,但基本是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那就是帝王宠妃。

但是,贵妃就贵妃,比如杨玉环那么得宠也不过就是贵妃,这皇贵妃又是什么,从哪冒出来的?

巧了,“皇贵妃”这个称号,还真就是从大明朝冒出来的。

先说“贵妃”吧,“贵妃”这个名号的出现就跟许多小说和影视剧对它的定位一样,就是因宠妃而生,历史上第一位“贵妃”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宠妃殷氏。

这位殷氏极受刘骏宠爱,也因其爱屋及乌,他数次想要改立殷氏的儿子刘子鸾为太子,可惜因为各方面因素,终未能如愿,殷氏也在满怀期待中离世。

刘骏悲痛万分,追封殷氏为贵妃,还赐“宣”为谥号。请注意,“宣”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谥号,尤其是在其作为女子的谥号之时。

为何?因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的谥号就是“宣”,由此也足见刘骏对爱妃宠爱之深。爱妃离世不久后,孝武帝就在悲痛中去世了。

孝武帝去世后,即位的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昏君刘子业。这厮怨恨父亲不爱自己,怨恨父亲宠爱殷贵妃和弟弟刘子鸾。恨到什么程度呢?他竟然想挖掘自己父亲的陵墓,被臣下阻止后竟然又抛粪在父亲陵寝之上,并且挖掘了殷贵妃的陵墓和纪念殷贵妃的寺庙。

不仅如此,他还毫无意外的下令杀死了弟弟刘子鸾。好消息是,他因为治国暴虐,不久被叔叔刘彧推翻。

说回“贵妃”,从刘宋开始到明朝前期,除唐代短暂改制以元妃为众妃之外,中国历朝历代在绝大多数时间里,贵妃都是仅次于皇后的尊荣位分。

在没有皇后的情况下,贵妃就是后宫的实际当家人,比如唐睿宗的豆卢贵妃、唐宪宗的郭贵妃、宋高宗的吴贵妃、宋孝宗的谢贵妃等,她们之中不乏继立为后或荣封太后之人。

近千年的时光里,贵妃在皇家中都是不可轻视的角色,直到皇贵妃的出现,她的风头才被压了下去。

可能是由于这个“皇”字在古代真是太有诱惑力了,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加上一个“皇”字,好像都能瞬间变得高大上不少。

“贵妃”似乎也是如此,原本已经足够尊贵了,可还要在前面加一个“皇”字。但事实上,皇贵妃的产生相比贵妃可是要复杂得多。

“……宣宗即位,封贵妃。故事:皇后金宝金册,贵妃以下,有册无宝。妃有宠,宣德元年五月,帝请于太后,制金宝赐焉。贵妃有宝自此始。”——《明史·后妃传》。

按此,皇贵妃的起源要追溯到明朝第一位继后孙氏身上。孙氏是朱瞻基当太孙时所纳的太孙嫔,她与朱瞻基感情非常好,但碍于太孙妃胡氏是祖父朱棣选的,朱瞻基也只能让爱人屈居侧室。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