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419 不得不开启的曲目扩充计划下(第2页)

“对,就是这样。”

回到书桌李安继续拿起笔划拉起来。

第一阶段计划从明天开始到六一,为期大约五周。

第二阶段计划从六一演出结束到夏令营之前,为期大约七周。

第三阶段计划从夏令营结束到九月六号演出之前,为期大约四周。

每个阶段都有主要一项主要任务。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肯定是为了针对大剧院的音乐会。

小车需在第一阶段的五周内完成所有音乐会的曲目,要在音乐会前一周达标。

目前确定好的曲目里,没有一首在李安看来是容易弹好的。

比如舒曼童年即景中的三首小品,比如柴可夫斯基的船歌。

说起来都是简单的曲目,无论从听感还是谱面,都无法和肖邦的升c小调即兴幻想曲相提并论。

但是在李安看来,或许小车能更早地将肖邦这首作品弹到达标。

在没有技术障碍的前提下,速度慢的作品更考验演奏者对于曲目的细节处理和情绪把控。

李安当然不会要求小车在音乐会上把每一首曲目都弹成经典,鉴于小车的年龄,这是不可能存在的情况。

李安所谓的达标就是在小车能以目前的水平将这些曲目完80%以上,就算OK了。

对于观众来说也是OK了。

对于到时外界的评价,李安认为也会是OK的。

那么把这个80%的标准套到这几首作品中来分析,难度就显而易见了。

小车只要清晰地把肖邦升c小调幻想曲的复节奏弹清楚,做到每个音颗粒饱满,旋律具有流动性,再把踏板踩清楚,做出一点点多声部立体处理,就已经超过完成度的80%。

以上多数还是技术层面上的东西

换句话说,小车只用完成大部分技术,这首曲目就足够给观众交差了。

而舒曼和老柴的这几首作品则不然,他们速度慢,音符少,节奏也简单。

王小虎都能弹。

王小虎都能弹的东西有什么技术难点?

没有技术难点的作品听起来就少了一种让人直接上头的东西。

那么把这种本身就缺少听感刺激的作品搬上舞台给观众听什么呢?

听的就是细节,听的就是韵味。

打个非常恰当的比喻。

肖邦的升c小调就像是麻辣火锅,只要食材够新鲜,无论是蘸麻酱还是蘸油碟,一般人真没办法说这不好吃。

而舒曼的三首小品和老柴的船歌则像是一锅清淡的老汤,想要食客说好,仅仅光靠食材新鲜是远远不够的。

一锅好汤当然少不了调料,但它更考验的是厨师的内功。

内功就是小车在第一阶段需要去提升的东西。

李安需要小车在第一阶段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些作品。

这里的思考并非每一首作品的背景故事,而是呈现在音乐中的音符。

音符之间的距离,织体之间的排布,和声之间的关系。

热门小说推荐
大秦第一熊孩子

大秦第一熊孩子

赢飞羽穿越大秦,开局年仅五岁半。还好身携熊孩子系统,只要不断搞事就能获得奖励。什么?系统你说我爹是秦始皇?当得知自己竟是嬴政流落在外的第二十四子时,赢飞羽惊了。为了大秦不再二世而亡,也为了自己的小命,赢飞羽只好出手为嬴政逆天改命,导演沙丘宫之变!嬴政好孩子,跟朕回宫,宫里好吃的多的很!小正太有泡面吗?当代大儒小公子,咱们今天学四书!小正太你瞧瞧我倒背的如何?第一武将小公子,臣来教你几招!小正太还是我先给你表演一个空手舞石狮子吧!...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