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经常一个人看到半夜,早上再早早起来。
好在药厂一直没什么大事,偶尔晚去一点也没事。
接下来的日子,陈晏初的忙碌就变得稳定了很多,每天白天先送叶然去学校后,自己再去药厂,忙活完公事,闲下来就看机械原理和病理学的书籍。
偶尔还能看到诸瑾东兼职老师辅导学习的热闹。
中午接了叶然一起吃了饭,下午两人一起去药厂。
晚上在一起回家。
周末去研究院报到,虽然每次都会有新的听不懂的内容,但陈晏初却觉得自己像块海绵,在努力的吸取着更多的东西。
好在他一直表现的都还不错,一个月下来,故意挑刺的人倒是少了,研究进度一直停滞不前,大家都焦头烂额的,没空搭理他。
日子就这么日复一日的过着,虽然忙碌,但显得格外充实。
就这么又忙碌了一个月后,之前程峥林告诉他的医药会议要开始了。
他第一次参加,也不知道里面具体要做什么,就什么也没带,独自前往会场参加。
会议是在一个类似人民大会堂一样的地方,大的能容下成百上千人。
门口有专人核对身份,核对无误后让陈晏初签上自己的名字。
进去后,里面的位置是划分好的,药商们大多都是在最后一排不起眼的角落。
参加这个会议的,主要都是京市各大医院的主任,副主任医师,以及各大高校的医学类教授。
甚至有一些专门从外地跑来的医生。
因此更像是一场医学知识学术交流大会。
最后会有一些医药商代表上台发言,阐述自己药厂最近都有哪方面的研究,专攻哪一类的疾病之类的汇总。
陈晏初作为一个新人,发言肯定是没他什么事,他今天来主要是旁听。
刚开始的部分,是各个医院代表总结最近一年的医院所遇到的一些疑难杂症的汇总,过程枯燥无聊又冗长。
主要里面很多东西一听不懂,就容易走神。
陈晏初听的有些昏昏欲睡,见身边几个药商同行,都已经呼呼大睡了,他强打起精神,继续认真听。
可听着听着,他好像渐渐明白过来,这种学术型会议为什么要请他们这些药商了。
现在的医学技术,相当的不发达,有很多病症,其实都没有全完根治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再加上很多先进的机器更是需要依赖于国外进口。
目前国内除了没有更多先进的医疗手段和器械外,更多的是看病的福利普及不到乡镇,很多农民看不起病,只能硬熬。
现在上面对这方面也在做着一系列的改革政策。
请药商来,就是要在这些人的总结中,找准接下来的研究方向,研制出更多利于民的药片来。
因为目前京市的药商不算太少,但研发新药的能力太弱,很多药品要么流通性不强,要么过于泛滥集中。
而这么多药商中,只有两三家主要做中药相关药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