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夏兴华:「……」
在系统尽心尽力的安慰下,她有点伤感,但是不多。
她其实还有点无语来着,这个系统懂得真多。
过了两天,纪家送来了聘礼,包括时下流行的三转一响,还有冰箱和洗衣机,礼单上写着聘礼1000块,但是私下里,纪利民和曹文华又给了5000,纪松和把自己的存款单也给了她。
这些东西转了一圈,都送到了新房里。
婚礼没在市委大院办,是在机械厂办的,很隆重。
于厂长觉得,宁安和纪松和都是机械厂的职工,宁安还是大家一起养大的,老职工们吃块喜糖丶吃顿喜宴是应该的。
所以,他跟纪书记说:「这回你就委屈一下,以亲戚的身份来参加婚礼就行了,别忘了随份子。我们机械厂办婚礼,就算是有人批评铺张浪费,也批不到你头上,我担着呢。」
纪利民琢磨了一下,又徵得了曹文华的同意,决定就按于厂长的方案执行,来吃喜宴的时候,又随了200块钱份子。
宁安笑的眉眼弯弯,「让舅舅和舅妈破费了。」
曹文华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和你舅舅攒的那点家底,迟早都是你们的。」
「谢谢舅妈。」
婚后,宁安和纪松和周一到周六在裴家和夏兴华一起吃晚饭,周日回市委大院陪纪利民和曹文华,晚上都回自己小家住。
新婚小夫妻,动静有点大,和长辈一起住不太方便。
他们俩结婚的事,事先没有通知纪松和的父母。在他们办完婚礼之后,纪利民给俩人分别打了电话,说了这件事。
就像他之前承诺的那样,纪松和的父母没有给宁安和纪松和造成任何困扰,这俩人就跟不存在一样。
宁安和纪松和只休了三天婚假,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她问过纪松和,要不要调个岗,毕竟,以前只是白天在一起,现在24小时在一起,会审美疲劳的。
纪松和坚决拒绝。24小时和媳妇待在一起,这种好事上哪儿找去?
还好他粘人归粘人,不耽误工作。公私分开,两副嘴脸随意切换。
宁安也就随他去了。
1977年10月21日,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宁安和吴斐然都报名了。
已经大学毕业的纪松和,失去了和媳妇一起上大学的机会。
但是很快,1977年11月,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一九七七年招收研究生具体办法的通知》,研究生招生也恢复了。
【自愿报名,单位推荐,文化考试,择优录取;应届生报考年龄不超过30岁,在职人员报考年龄要在35岁以下。】
纪松和自然是符合条件的。
他跟宁安商量,既然俩人决定从事航空航天事业,那不如都报考京城航空学院,这样宁安就成了他的校友丶学妹,以后在那边继续深造,俩人还能形影不离。
宁安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