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76章 谋逆之案归谁管(第1页)

马寻的话让不少人坐立不安,没有人喜欢被处在监视之中,尤其是现在官场的一些风气如何,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

现在要是附和马寻的话,那就是在自掘坟墓。

不少文官对于如今的处境都是非常不满的,他们向往的是宋朝时期的一些制度,他们觉得?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才是最好的制度。

这可不是士大夫也可以受刑罚,只不过应当顾及大夫的尊严。。

这些人是认为大夫阶层一般具有良好的修养,不必等到刑罚,便会谦恭自省,所以就不要多苛责。

宋朝的文官啊,党争也好或者其他事情也罢,最多贬戍等,哪像现在可能被杀。

不如宋朝的文官,那么学蒙元也行啊,虽然可能被杀,但是给的权力大、好处多啊。

一个御史跳了出来,忧心忡忡的说道,“陛下,臣以为徐国公所言太过。”

朱元璋眯着眼问道,“哦?哪里过了?”

御史想都不想的说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本是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又一个文官跳了出来,“陛下,荀子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周厉王未能勤政爱民,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需,以至于人人自危,引发国人暴动。”

这是要群起而攻之了,这是逮着了马寻的一些话茬了,有了发挥的空间了。

朱元璋脸色难看的在继续听着,这是在反驳马寻的一些观点,这又何尝不是在说给皇帝听呢。

偏殿的朱标就得意了,小声说道,“爹未必知晓国人暴动,但是舅舅知道。娘,您信不信一会儿舅舅能将他们堵的哑口无言。”

马秀英有些得意,不过还是说道,“你舅舅是仗着身份胡搅蛮缠,真要论才学不如他们。这些你也要学学,可莫要让这些文官牵着鼻子走。”

果然不出所料,马寻的声音响起来了,“那谁,出现如此案子,到底是我大明不准百姓说话,还是说有百官欺上瞒下方才出现此事!”

开口的两个文官一下子脸色涨的面色脖子粗,闹了半天我们都没资格被你徐国公记住名字!

我们可是正四品的官员,是有资格的上朝的朝臣,结果你徐国公连我们名字都不知道!

刑部尚书刘惟谦连忙开口说道,“徐国公,此案还在查,到底案情如何现在还没有定论。

马寻一点都不客气的说道,“我还是信不过刑部,刑部若是尽职尽职,甄五斗的儿子岂会被杀?我记得若是抄家、正法,得刑部复核吧?”

刘谦一下子也尴尬起来了,这件事情他现在还真的很难有足够的底气和马寻争辩。

原因就是这个案子三法司的立场都尴尬,不管是审案还是复核等,看似是不需要三法司直接去管,他们很多的时候都是直接将各布政使司送来的案子批复一下。

那问题也就是出在这里,他们没有查出案子当中的疑点,这自然也就是让马寻抓到了把柄。

郭英这时候就阴阳怪气的说道,“刑部查自己审的案子,倒不知道该怎么查。”

刘惟谦气的不轻,可是实在无可奈何。

马寻是徐国公,皇帝的小舅子。郭英是武定侯,他的妹妹郭宁妃也是皇帝的宠妃。

马寻立刻一唱一和的说道,“陛下,臣以为武定所言有理,臣斗胆请旨督查此案。”

这一下胡惟庸等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马寻要是主审此案,谁知道这事情要闹到多大的程度。

最主要的是一旦马寻主审此案,事情的主导权就完全是在皇帝的手里。

朱元璋似乎也知道马寻的能力,不高兴的说道,“不准!你不懂刑律,又爱感情用事,难有中正立场。”

文官们好像松了口气,陛下还是维护他们的!

马寻就按照剧本走,立刻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案定是窝案。官粮少了三千余石,此罪居然是一个库吏来担。臣觉得若非知府乃至布政使司的衙门来舞弊,其余人难一手遮掩。”

朱元璋表现出深思的样子,马寻的话有道理啊。

三千多石粮食不算多也不算少,就是马寻一年的俸禄,冯胜这样的国公两年多的俸禄。

就这样一个规格不算特别夸张,遇到了小官巨贪说不定也能做到。

但是这件事情的问题就是很有可能存在上下沆瀣一气,所以事情才看起来这么无懈可击。

可能也就是那些人没能赶尽杀绝,没想到甄五斗能远赴千里之外的京城去报案。

詹同站出来了,这是有些分量的吏部尚书,“徐国公,我以为出此案确实令人愤怒。只是案情还未查明,现在就下定论是不是早了些?”

马寻直接说道,“我只知道防患未然,我只知道扁鹊见蔡桓公。既然已经看到了些许病情,为何要讳疾忌医,拖到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才好?”

热门小说推荐
从锁龙井开始无限模拟

从锁龙井开始无限模拟

一朝穿越,姬峥成为了锁龙井下被锁的一头蛟龙,面对灵气复苏的大世,他默默点开了自己的金手指第一天,你被困于锁龙井中。第五十九天,你呼风唤雨,驾驭洪流,开始走海。第一百天,天倾西北,你以身为柱,支撑天地。...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