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总该为儿孙积些阴德,不使小儿替大人受过才是。”
婉襄的语气郑重,“裕妃娘娘今日既然这样说,嫔妾也就这样信了。”
“来日若是再与宁嫔起龃龉,难免要翻起这笔旧账。嫔妾不曾动手,自然不会背这个黑锅,但愿娘娘也不是。”
宁嫔显然还不安分,无论是柳婉襄的,还是刘婉襄的东西,她都要守住。
“说起来,九子墨之事之后,宁嫔简直像是变了个人一样。她刚进宫时多么温柔贤淑,才华横溢,没想到也是这等心思恶毒之人。”
宁嫔反反复复地向她提起敦肃皇贵妃……婉襄忽而有了个想法。
“初入宫时的宁嫔,做派行事,是不是很像敦肃皇贵妃?”
不断地暗示旁人是替身,或许自己才是甘心做替身的那一个。所以才对原主的一切都那样了解。
裕妃轻轻笑了笑,“你就吃亏在进宫太晚了,宁嫔那时的确活生生便是敦肃皇贵妃本人,也不知是谁教她这些的。”
“这对潜邸老人而言也不是什么秘密,私下里都笑她东施效颦。”
“人家敦肃皇贵妃是正经的巡抚之女,是在万岁爷跟前有名有姓的大臣。”
“教养出来的女儿是大家闺秀,能引经据典地对万岁爷进行规谏,丕著芳声,行止间亦遵循典则,哪里像她?心若不同,便决计是不同的。”
所以雍正当年宠爱宁嫔,是因为敦肃皇贵妃吗?
她现在没法向他求证这个问题,得不到答案。
“咱们的万岁爷啊,怕就是喜欢这种女子,看起来知书达理,温柔沉静,真遇见事的时候也能有主见,能给他一些意见。”
“谦嫔,你别同本宫装相了,你自己不也是这样的么?”
是的,她也可以劝谏雍正,给他一点启发和意见。
裕妃不过以为这些话都是亲密之人之间的闲聊,并没有放在心上,自暖锅之中捞出了薄羊肉,也并未在乎此刻婉襄僵硬的神情。
“敦肃皇贵妃家中二哥这一支的族人罹难,她自己也病逝,当年服侍她的那些宫人大多都被打发走了,只给福慧留了寥寥数名。”
“而后福慧也早早夭折,那些宫人就更不知去了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们并没有去服侍宁嫔。”
“若是早早算计好的,要让宁嫔模仿敦肃皇贵妃以争宠,那武家人的野心未免也太大了——偏偏又一个个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
“就是宁嫔的父亲曾经被圣祖仁皇帝夸奖过,还写了御诗送他,又究竟如何了?还不是在知州任上终老,于官宦之间不名一文。”
暖锅氤氲的蒸汽打湿了婉襄的面颊,她实在觉得太热了,放下来的筷子就没有想过要再拿起来。
她不想去考量她和雍正之间的情意,她将注意力仍然放在宁嫔身上。
“我记得雍正八年,宁嫔落水之后,曾经同万岁爷请罪。那时候他们言语之间对于宁嫔失宠的缘由像是在打哑谜,嫔妾只记得万岁爷说了一句‘宁嫔,你知道这是为什么的。’”
像是宁嫔自己做了什么孽。
“宁嫔掩耳盗铃,那时大约还想同我交好,因此告诉我她与万岁爷之间的矛盾点在于雍正六年时与她未婚夫有关的谣言。”
说到这里,裕妃立刻轻嗤了一声,“她是觉得你不了解万岁爷,还是她自己当真不懂?万岁爷英明一世,最恨人弄虚作假。”
“怕就是万岁爷看清了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所以才疏远她的。”
她忽而又想到了什么,“说来宁嫔从前倒是同一个潜邸嫔妃十分要好,不过……”
那个人是早已经去世的懋嫔,可懋嫔与宁嫔交好,又为什么要帮着她模仿敦肃皇贵妃,到雍正面前争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