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赶紧倾耳仔细恭听。
东吴之人也很懵逼。
他们什么军队最厉害?他们自己怎么不知道?
【江东水军冠绝三国,但比水军更振聋发聩的,还得是他们的火军。】
火军?那是什么?
【周瑜火烧赤壁,陆逊火烧连营。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江东纵火团。”
如此这般,我们破案了,孙权喜欢热烈的,尤其喜欢能纵火的。】
孙权:???
他什么时候喜欢热烈的了?
好,但是他至少知道了,他的第四位都督是谁了。
陆逊。
孙权暗自在心里头将这个名字盘桓了几圈,却还是按下不表。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孙权自己跟陆逊说的,他说公瑾雄烈,那他又很喜欢公瑾,由此可以推出,他喜欢雄烈的。逻辑通。】
孙权:……
为什么感觉自己甚至有点被说服了呢。
这不合理。
天幕惯会蛊惑人心。
【但陆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反而是那个流传甚广的替身梗。
据说是孙权将陆逊看成了白月光周瑜的替身。没办法,要素含量过多。两个人都是世家子弟,扬名之战全靠纵火。周瑜第二的梗便也深入人心。】
已经痛失了三位都督的孙权向陆逊表示:“孤从未有过此意,伯言跟公瑾从个性到爱好,都没什么相似之处。”
他是个清醒之人,才不会玩这种替身梗,没意思。
也没必要。
【当然,这背后也有孙权本人的推波助澜。他在向陆逊评价自己曾经的三位都督之时,表示,公瑾大才,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这什么意思?这不就是让他往周瑜的方向上努力嘛。】
孙权:???
他不是这个意思吧。
他这好像是在夸奖伯言,鼓励伯言为他所用吧。
他才没有推波助澜!
【据说,是夷陵的那场大火让孙权想起了当年的赤壁大火,所以陆逊正式走进了孙权政权的核心圈。虽然这么说也没什么大问题,但其实早在之前,吕蒙便已经向孙权推荐过陆逊,而陆逊也早就已经在江东崭露头角了。
只是夷陵的大火让孙权看到了陆逊之大才,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而已。】
孙权先是被天幕前半句雷的外焦里嫩,但看在后面为他解释了的份上,他就不再追究了吧。
没错,当时他确实是在朱然跟陆逊之中难以决定,最终也是靠夷陵之战才帮他下定了决心。
【虽然他们的初遇并不美好,但是他们也曾有过君臣相携并肩的美好时光。孙权给予了陆逊极大的信任,在蜀吴二次结盟后,孙权甚至将自己的玺印给了一份给陆逊。
并且每次与诸葛亮通信,都会先寄给陆逊看,如果陆逊觉得哪里不妥,可直接删改之后重新安上印寄出。
这在整个三国,也是十分炸裂的存在。
我相信,至少在那个时候,孙权对于陆逊的信任是亲密无间的。】
这个曾经有过,什么至少在那个时候的话一出,孙权的心也凉了半截了。
估计着是没什么善终了。
但伯言对自己之忠心他是无可厚非的,也是绝对信任的。
他为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