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小鱼随意拿起一个瓷器翻看,清朝落款。他问道:“保真?”摊主拍着胸膛道:“看你问的?肯定保真啦。大家相识那么多年,你几时看见过我们卖假货?全部东西都是我家人,从下面捞起来的。”小鱼知道,他们一家子是专捞海底沉船的,都在海里混饭吃,做了十几年了,这些东西应该不是假的。其实这些摊位的东西真假,主要都是看客户眼力,即使东西买到假的,那客户也只能埋怨自己眼力不足,自愿倒霉。小鱼这样问摊主问题,什么保真不保真,是很不专业的,生瓜子的问题。摊主也是因为认识小鱼,所以不见怪,给脸才回答他问话,如果不是熟悉的人,估计摊主早就破口大骂了。小鱼对着莫三江点点头,表示对方没有说谎。他低声跟莫三江说:“这家人一直都在海里捞东西卖,应该不会假的。”莫三江微微笑道:“他们水性看来很不错。”小鱼点头:“是啊,以前我就看见过,他父亲可以在水底闭气五分钟以上。现在市面还多了各种潜水设备卖,估计时间还能更久了。这附近轮潜水闭气的,还没人能比得上他们了。”“厉害。”莫三江闻言微微点头,眼神落在货品上面。摊主见状,知道莫三江很大几率会买东西。他热情地招呼莫三江:“老友,你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都是朋友了,货物看好,价格咱们好谈~”“好的,我自己看看。”莫三江微笑应着,并未被摊主的热情所打动,也翻看起那堆货物来。他拿起一个瓷器饭碗样式,仔细端详着上面的纹路,再翻看底部落款。这些是近代清朝的瓷器,可能在水底一直泡着不见天,现在看起来非常新。不过这批货都是民窑烧出来的产品,摊上的数量又多,估计价格不值钱,莫三江没什么兴趣,放下手里的碗,换上一个盘子。阿寿在一旁皱起眉头,对这些所谓刚从海底捞出来的瓷器,不太看好。瓷器这东西,一多就不值钱了,更漂亮他也不感兴趣。所以曾经有些外国人,为了瓷器稀少,价格值钱,因此把同一次捞起来的大量瓷器,只留下一点点,其余全部摔坏了。那些留下的,幸存的,就能在拍卖会卖出高价!只是这样就毁坏了历史遗留下,给世人的文化宝藏~阿寿拉着小鱼在旁,一边等莫三江挑选,一边偷偷说话聊天:“他们真是从海底的沉船里捞到的?”小鱼点头:“嗯,他家就是做这门生意。”以前还见过他们,捞过很多金银首饰呢!虽然他家也大多时候什么都捞不到,或者捞到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海底世界,一切东西皆有可能。阿寿叹息,他前辈们很多曾在海上行船,也曾试过船沉丧命的。这让他对这专捞海底沉船货的摊主没有好感,但是又不能说他们不好,矛盾。小鱼发现说起沉船,阿寿心情低落,估计是寿哥看见海底货,觉得物伤其类吧,大家都是行过船的。他劝说道:“大海那么大,底下藏有太多东西了。他们去把海里的东西捞起来换钱,也算是功德无量,主打一个不浪费!”阿寿闻言好笑:“捞宝就捞宝,还功德无量,不怕笑死人。”的确,把海底世界埋葬的东西再挖出来换钱,的确也是不浪费,别人的生财之道,这海底捞宝比陆上盗墓者好太多了。小鱼耸耸肩:“他家的确曾经捞过宝。”这需要看运气。他不跟阿寿闲聊了,走过去跟摊主聊天:“看来你们今次遇上的船,年代很近啊。”才清朝呢。摊主无奈笑:“这哪里轮到自己挑啊,都是捞到什么是什么。不过这批瓷器很完整,买一套回去自己用也不错。”小鱼点头:“那我选一套吧。”他拍档快结婚,送他一套做结婚礼物吧。莫三江看见小鱼挑起瓷器,那他就放下手中的瓷器,不再看了。他翻看起钱币来,钱币上的锈迹斑斑,很多都锈穿孔了。阿寿在旁看见无语:“这样的品相还拿出来摆啊?”他再不懂收藏,也知道这些海底铜钱腐蚀的严重,没有价值了。摊主偷偷翻了翻白眼,这个小子干什么?一过来说话就没有好听过~“没办法,海水泡过的,咸水呢~”的确没有价值,烂成这个样子。莫三江又放下了那些穿孔的铜钱,转去看那些首饰了。摊主看见莫三江挑挑拣拣的,怕他真的全部看不上,开始在自己的背囊里,不停翻找起来了。莫三江很快把首饰看了个遍,他还是觉得不太看得上。他叹气起身:“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总感觉没有眼缘。”莫三江说道。其实是东西不太值钱,现在入不了他眼,不值得收藏。阿寿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太cheap了。”丢,嫌摆地摊的东西cheap,那你去高级商场啊~摊主有些着急了,他急忙拉着莫三江道:“老友,这些你如果看不上眼,那你看看这袋东西。”他把从背囊里找出的一布袋东西,打开给莫三江看。莫三江探头一看,里面金光闪闪,是一小袋金币,显然是外国的金币。“这不是同一船的东西吧?”摊主点头:“同一处捞到的。我原本想拿去卖金子的。”现在金子值钱,他肯定不会在地摊上摆卖的。莫三江有点兴趣,问:“方便上手吗?”摊主无所谓,拿了一块金币给莫三江欣赏。金子是柔软的,这袋金币年代久远,金币的边缘已经严重变形了,不过莫三江还能看到金币上面的凸起字体,只是那个头像已经分不出是男是女了。他不认识。而且字体有点像欧洲那边的小语种,他也认不出来,估计值些钱吧。莫三江问:“怎样卖?”摊主知道他终于看上了,很欢喜,微笑道:“现在金子60元一克,一枚大约25克。你看给多少?”:()重回85带着孩子上山下海混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