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断档多年,没个三是很难恢复的,”江山:“但相比之下,技术领域的翻译人才更为稀缺。”
“类似渤海2号钻井这样的?”
“还有距离人民更近一步的,”江山认为这方面的隐患,还是可以提前提醒一下的:
“1977年,西班牙的圣克鲁斯机场跑道上,生了一起荷兰航空与泛美航空两架747飞机的相撞事故。
其导致的原因,就是因为荷行的副机长与机场塔台英语沟通不当,产生的误会。
荷航副机长一句‘我们正在起飞’,被塔台理解成了‘我们在起飞点’。结果就造成了调度失误,两机相撞。”
江海一听,赶紧问道:“有人员伤亡吗?”
江山点点头:“两架波音747,一共有5oo多号人全部遇难。”
“……”江海:“原来国外也有这号事生啊!”
“人副机长是荷兰的,说不好英语很正常,”江山:“但他既然开上了国际线路的飞机,就必须非学好不可了。”
江海:“最起码也得把业内的英语学学好。”
江山用力拍了拍老大:“这就是我想说得。”
在江山看来,这一块的重要性可比译制片取啥名重要多了。
因为过不了多久,我国也将生一件同样的事故。
1982年4月26日,一架国航33o3班机计划从广-州飞往桂-林。
这是一架配备了先进近地警报系统的三叉戟。
三叉戟是世界上较早实现自动驾驶的机型之一。
它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实现零能见度自动着6的民航客机。
当时,这架飞机在距离桂-林还有4o多公里的时候,将飞行高度下降到了15oo米。
接着,又在没有通知塔台的情况下,再次降低了飞行高度至138o米。之后,当飞机在浓雾滚滚中继续飞行的时候,前方出现了一座高度为148o米的高山。
但由于当时的能见度太低,两位机长均没有现。
可就在这个时候,飞机上的近地警报响起了三遍:“Terrain,pu11up”(地形,拉起)的报警声。
当时机上的两位机长,听到这个警报后都懵了。
由于之前驾驶的多为苏制机型,俄语的听力还行、英文就不能提了。
考虑到距离机场已不远,机长决定先执行完飞行任务再研究。
此时飞机上的警报声,仍旧在不间断的响着。
伴随着报警声,飞机前方突然出现了一座大山。
两位机长赶紧猛拉飞机,同时也隐约意识到了这句英文究竟在对他们说什么。
但可惜为时以晚,飞机很快就撞上了大山,机上112位全部遇难。
同样的情况,也在LmQ的航班上生过。
那个时候的机组人员,早已熟知“puLLup”就是拉起的报警提醒。
但对于忽然响起得“gLIdesLope”(下滑道警告),却一无所知。
黑匣子的录音,让之后的调查人员大吃一惊。
当副机长开口询问时,机械师竟然只含糊的回答了一句:小心点吧。
需要小心什么,却一点没说明。
那个年代的机组人员配置,还保持着正驾、副驾、领航、通讯、空中机械师的5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