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想来也是巧了,后两个国营单位还都是旅游局的协管区域。
“没有,”江山:“谁都没有为难我。”
“那,”饶斌放低了音量:“旅游局的人怎么把你叫这来了?”
“报告长,”江山汇报道:“卢局长命我在正筹拍的广告中,加入些旅游城市的宣传镜头。”
“就为了这?”
“还和我商讨了一下制作冰棍儿的具体过程。”
“商讨什么玩意?”饶斌的音量压不住了:“冰棍儿?”
江山老老实实:“是的。”
还没多问几句,饶斌就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声音:“老饶,干嘛把我的客人拦在门口?”
“什么你的客人,”饶斌明显和卢旭章的交情不浅:“他明明就是我的客人。”
前方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庭院前,双手背后的卢旭章微笑的走了过来。
“行了行了,”卢旭章边走边说:“你也是来参加签订仪式的吧?咱们一块吧。”
“怎么,”饶斌:“伱把江山找来,是为了让他去参加签订仪式?”
“小江同志还很年轻,应该多见见世面,”卢旭章:“尤其是外人见不到的世面。”
这一会,三位领导在前面走着,江山和侯主任在后面跟着。
听到这话的饶斌,忽然就从卢旭章的身上看见了财阀成功的秘诀。
他怎么就没想到这点呢?
“听小江说,你俩最近正在研究冰棍儿?”
“嗯!”
“这个小玩意有什么好研究的?”
“咱们旅游局不比你们家大业大,”卢旭章笑了:“除了这些小买卖,什么都投资不起!”
“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饶斌:“地主跑佃户家来哭穷,谁信啊!”
甭管对方信不信,卢旭章这会也顾不上了。
眼见合约签订的地点说话就到,他招招手把江山叫了过来。
“一会啊,是六机部和香江联成航运,正式签订造船合约的现场。
你随我们一块入场,见识一下国家造船业意义重大的历史时刻。”
……
198o年三月,亏损了十多年的中国船舶,在一句“到国际市场去寻找生路”的命令下,六机部的一行人也翻开了自己的通讯录。
之后,接到对方求助的卢旭章,很快就为中国船舶拉来了第一笔海外订单。
早在1963年,正当全体群众都在为我国第一艘万吨货轮成功下海,热烈欢呼的时候。
日-本建造的48万吨级油轮,早已在海上远航。
198o年,韩国在提出了“造船立国”口号的9年后,一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造船大国。
同样也是在198o年,被日-本参观团惊呼“你们怎么还在用三十年前造船方法”的中国船舶。
也在大型关系户卢旭章的张罗下,争取到了原定于日-本建造的两艘2.7万吨位的货船:长城号、望远号。
但是,尽管“世界船王”包氏兄弟给了中国船舶一个面子,可合约中的验收标准,却和海外没有丝毫区别。
当“技术落后世界3o年”与“国际标准”画等号的时候,大连造船厂的领导向六基部立下了军令状。
18个月后,按照合同准时交付的“长城”号货轮,不但令复测了3、4、5遍的英国验收团队,竖起了大拇指。
还为打开国门做生意的中国船舶,招来了大量海外订单。
但这一会的会议厅内,没人能比江山清楚,在这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年代背后,有着无数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