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没有,”江山说没有就没有:“您见过?”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永钰道:“在一本杂志上见过,那个时候我还住在香江。”
江山转脸看向了余思归:“你见过这画吗?”
还在震撼中的余思归,缓缓的摇了摇头:“你都没见过的东西,我哪敢见!”
“嘁!”
江山的嘴角笑了一下,看着余思归仰着下巴使劲看的傻样,忽觉有点手痒。
“这幅壁画你们没见过也不奇怪,”
这个时候,方主任带着其他人走了过来:“因为它早在1929年时,就已经被人带到美国了。”
“1929年?”王扶林盘算了一下:“军阀混战的时期?”
“据说是这样的,”
身为一位考古学家的方主任,介绍道:“《药王经变》这幅壁画原本是山西广胜寺大殿的一幅壁画。
广胜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几座寺庙之一,早在东汉就已经存在了……”
到了1929年时,为了修缮围墙倒塌、破败不堪的殿宇。
广胜寺将这幅绘于元代的壁画以16oo块银元的价格、出售给了登门求购的米国人。
接着,分多幅铲下的巨型壁画,又到了文物贩子卢芹斋的手里。
在这位二道贩子的推销下,《药王经变》以及《昭陵六骏》等壁画,一一被送进了米国的博物馆。
在《药王经变》的壁画前拍了几张照后,江山一行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明轩”园林展厅。
穿过摆有两只石狮子的月亮门,明轩展厅的整个空间便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陈工,”
方闻刚一进门就喊了起来:“咱们的客人来了。“
“摄制组的同志来了?”这个时候,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走了过来:“欢迎欢迎。”
陈从周,国内席园林建筑学家、园林美学大师。
四年前,当大都会博物馆准备建筑一座摆放明代家具的展厅时。
著名设计师贝聿铭,二话没说就向方闻推荐了陈从周。
“当时一楼的埃及厅上方是个全挑空的设计,”
在江山与张路架好了摄像机后,方主任先介绍了起来:
“之后博物馆决定,就在埃及厅的上方加盖一个二层楼板,作为中式园林的展位。
选好了展厅地点后,展厅的建筑风格又成了一个大问题。
在寻遍了苏杭地区的庭院后,陈工和我一致认为苏-州城的殿春簃是个很不错的样本……”
清泉、假山、半亭、书房……
装修已经接近尾声的明轩展厅内,来自国内的27位工匠正在完成最后的修饰工作。
随着方闻和陈从周的介绍,江山扛着摄像机一路跟着。
当镜头对准一位位工匠的时候,很多同志还对着摄像机笑呵呵的招了招手。
“国家领导对纽约博物馆的项目非常支持,”
陈从周边走边说:“明轩厅的一砖一木全部来自国内。
这里的5o根楠木梁柱,都是1979年专门采伐的。
当时在四川的森林中砍伐后,扎成木筏直接从长江漂流至苏州。
为了给展厅烧制砖瓦,苏州还重新启用了6墓的御窑……”
王世襄脚步一停:“6墓御窑?紫禁城的御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