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倒是个好主意。
只是每次他们翰林院的考评文书都是大家先上交到一处,最后统一送到吏部的。
有人忍不住了,他实在是太想知道名单上有没有自己的名字了,干脆说道:“我这就去找学士说说让我去送!”
有个由头也好方便行事不是?
只是有第一个人站出来这么说,就会有第二个人站出来说。没一会儿,就这个事情已经有好几个人争抢着要去了。
史学明大学士从自己的案房里头出来,一边走一边跟旁边的人说道:“殿下,老臣送您出去。”
他旁边跟着的赫然是换了一身平常衣服打扮的皇长孙李凌尧。
李凌尧来的时候翰林院的官员大部分都坐在办公房里头取暖,所以没什么人看到他。
史学明一边跟他说话一边引着他往门口走,结果没走几步,就看到翰林院这些官员乱作了一团,一点为官样子都没有。
他脸上有几分不悦。
走近之后一看,原来屋里头也不是每个官员都是如此炸炸哄哄的,看后面那两个还能如此镇定的坐着看书,史学明又有些欣慰的点了点头。
这两个官员他也有几分印象,其中一个就是之前提出法子改进造纸术的那个小宋大人宋声。另外一个倒是不大显眼,他如果没记错,应该是同一批考进来的三甲之一,名次是什么他记不清了,不过他记得名字,叫吴嘉辉。
这两个是个好的,遇事不骄不躁,还十分镇定,一看就是做大事的人。
李凌尧自然也瞧见了宋声,不过他没进去打扰。“这翰林院果然处处都是人才啊。”
史学明闻言也不知道他说的是反讽还是夸赞,只能硬着头皮附和道:“殿下谬赞了。”
李凌尧走之后,史学明过去训斥了几句,翰林院好些官员都不敢说话了。
之前嚷嚷着说要去吏部的人也都沉默了下来,谁也不敢在这个风口上乱舞。
大家以为这得等到过年后了才能知道结果了,真没想到今年跟以往倒是不太一样,两天之后,吏部竟然来了人,请翰林院几个大学士过去一趟,说是要交接一下调任文书的档案。
确认核实无误之后,吏部所写的拟任文书就可以由翰林院领回去发放了。
翰林院是由三个大学士一起做主的,其中最年长也是最有权威的就是史学明大学士了,去吏部交接完之后,这些调职的文书他就领回来了。
不过领回来之后倒是没先发下去,而是叫上另外两个大学生,还有几个侍讲一块儿开了个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