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39章(第2页)

马峥嵘就唱赞歌:“顾书记的提议英明,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话,让代表民众信服,也体现了顾书记的博大胸襟,体现了南平县委思想开放,勇于创新。”

朱凡祖无奈地表示同意,心说人大代表中大多数都得靠你顾宪章点头才有乌纱帽带,哪里还敢忤你的愿望呢,有权就是好,随便怎么说都是英明提议!

四月二日,南平召开政协大会,原人大江副主任当选为县政协主席。

四月三日,南平人大会开幕,第一次全体会议出席会议代表277名,列席代表103名。会议分别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和县计划经济委员会、财政局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的工作报告。

人大开幕的当夜晚上,顾宪章马峥嵘带着杨陆顺逐一看望人大代表,关心他们的伙食情况、住宿情况,倾听了代表们的会后感言。不过代表们都清楚,县委顾书记的目的就是提醒大家,要记得投杨陆顺的票!

会议的第三天,大会选举朱凡祖同志为南平县县长,杨陆顺、张翼鹏、苗幼成为县政府副县长,同时选举了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院长。

杨陆顺果然不负众望,在选举中获得257张选票,在272张合法选票中占到了95%强,朱凡祖仅为197张,算得上是历届县长得票最低的了,张翼鹏与苗幼成也是差距很大。

人大会议结束后,政府在县长副县长的具体分工上,又有分歧,既然是党管一切,那么政府领导分工又被提上了县委常委会桌上,不过这次添加了两名新常委,一个是人大主任高景行,另外一个是常务副县长杨陆顺,因为是政府二把手,杨陆顺在常委里名次只居在县委正副书记、人大主任、组织部长之后,排第七位。

政府只有四位政府县长,县长领导政府全面工作,常务副县长负责政府的常务工作,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概念太模糊太广泛,而且杨陆顺是商品粮基地的总指挥,势必分管农业,当时政府工作分得不是很细致,农业基本就涵盖了农委、粮食、水利、林业、畜牧水产、农机、多种经营、扶贫、气象等等,张翼鹏只得接手李美兰文教卫那摊子,倒是比以前权力小了不少,苗幼成分工不变。

既然常务副县长是负责常务工作,那财政得常务副县长分管了,鉴于杨陆顺同志主要精力抓基地,就干脆聘任个县长助理负责协助常务副县长分管财政工作,财政局长奇林已调走,袁华贵副局转了正,顾宪章就提议袁华贵局长出任杨陆顺的县长助理一职。把朱凡祖的财权没收了。

朱凡祖在县委里反正是没了任何支持,书记提议什么,一表决就通过,他提什么,都基本遭到反对,连表决的机会都没有。总而言之,顾宪章是拼命替杨陆顺揽权,县政府那边吃香走俏的点线基本都划拉给杨陆顺分管了,表面上看杨陆顺是风光得很,其实在坐的人都清楚,杨陆顺很多地方也只是挂了个名。比方说财政,袁华贵县长助理兼财政局长,可以说财政具体他一人抓,杨陆顺这里的请示汇报基本是走个过场,比方说公安、司法、信访、民政、税务、工商、城建、烟草等等,都是具体工作下面人做,有麻烦就找分管县长,千头万绪是纠杂不清。

而朱凡祖负责全面工作,实际分管的就是人事、监察、地方志、外贸、科技、工业等,人事方面顶个牌子,工业更是没有。

张翼鹏反倒还分管了交通、公路,这算是个比较好的线。

朱凡祖再不情愿也得签署了南平县政府93年1号文件,把政府负责同志的工作分工通知了下去。杨陆顺就成了南平县政府部门的实权人物。

县人大刚结束,新一届政府班子才正式启动,省市来了联合文件,《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就是要按照文件精神雷厉风行地进行新一轮的机构精简。

文件要求:县党委、政府的工作机构限额按县的分类确定。一类县设30个左右;二、三类县设25个左右;四类县设20个左右。一、二、三类县党委应设机构为: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员会。政府应设机构为:办公室、计划与经济局、农业局、教育局(或教育与科学技术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事局(或人事与劳动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局、审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局。四类县党政应设机构还可以更综合一些。

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机构限额按乡、镇的分类确定。一类乡、镇可设置党政、财经、社会事务、乡村建设等4-5个综合性办公室;二类乡、镇可设置党政办公室、财经办公室和民政、文教卫生、乡村建设、计划生育等助理员;三类乡党委可设组织、宣传、纪检等委员,政府设民政、财政、生产、科教文卫、计划生育、乡村建设等助理员,不设职能机构。#p#分页标题#e#

南平县被市委政府划分成三类县,市委市政府统一县(区)下辖的乡镇全部归为三类,以便统一行动。

精简机构也是老大难问题,中央年年喊年年下文,下面在党政机关却在一轮又一轮的精简下逐渐壮大起来,人员严重超编,部门机构重叠臃肿,大都人浮于事,都是些拿工资吃“皇粮”的懒汉。

顾宪章对于精简机构轻车熟路,立即成立“机改办”,大刀阔斧地撤掉或者合整,县委县政府办公楼果然只有文件要求的科室牌子,比如人事局与劳动局合并为人事劳动局,两套班子一拼在一起办公,为了达到精简人员的标准,成立个事业单位型的劳动服务公司,淘汰下来的人员在公司里照样吃财政饭,而且来班都不用上。科技局本就人少,铺盖一卷进了教育局。原广播电视局与文化局合并,计划生育局撤掉,改个牌子叫计生指导办,挂在卫生局。什么档案局等一些无足轻重的划成事业单位,快得令人瞠目结舌。

杨陆顺自从荣升县委常委常委副县长后,想一心扑在商品粮基地上成了空想,成天要应付上门的干部请示汇报,要负责协调各单位部门的风格合作,要拍板定调子,发现问题要查处、制订方案要督促检查。成天还要出席这样的会、那样的会,凡是他分管的部门单位有个鸡皮蒜毛的会,都要请杨县长出席做指示,不然显得领导不重视,自然他们低下人干着也不起劲。

最让杨陆顺无奈的,就是有些单位部门的负责人大早就等在家里,然后紧跟贴行,只要杨县长得闲了,他们就唠叨部门的工作,好象没了领导指示没了领导视察,他们就不会办事了。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