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58章(第2页)

范致源还蛮喜欢杨陆顺的不会变通,他很反感基层搞什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有些事情也不能生搬硬套上级指示去蛮搞,要灵活变通走一条利于基层又不与上级指示冲突的新路子,难度是大了点,甚至需要的勇气,所以说当个称职的基层领导,也不是开会发发言、下乡走走看那么简单了。范致源说:“你是分管一县农业的主官,那就请开动脑筋,看如何既要圆满完成商品粮基地的指令性计划任务,又要确保治下农民不遭罪了。”

杨陆顺深以为然,送走范所长一行,他就回了办公室,反复琢磨范所长的提议。回顾改革开放后十几年的粮食产量情况,杨陆顺认为范所长算是吃透了国家的调控政策,缺粮食了,就临时制订优惠政策来激发农民种粮热情,同时用行政指令驱使基层县确保粮食任务的完成,等粮食丰产节余了,就顺应改革,轻易地就把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废除,推入市场,谁都知道供大于求,商品货物就要降价,可农民种田的成本却没因为市场而减少,农民该投入多少就是多少,等粮食市场价格低于了农民的成本价,那农民还种什么田?而且粮食流通渠道太多,手续费用也高,收购资金也不稳定,造成农民卖粮难。当初大力号召农民种粮的基层县政府部门也措手无策,只能撒手不管,就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等农民不种粮食了,市场又不能解决粮食问题了,国家再度缺粮时,又只能用优惠政策收拢农民的心,又把进入市场的粮食纳入计划指令,还真是范所长说的“解然眉之急”的短期调控,真正等粮食饱和了,难免不会再出现损害农民利益的撒手政策。可真正要想出既要圆满完成商品粮基地的指令性计划任务,又要确保治下农民不遭罪的高招,着实有难度,杨陆顺就决定先深入农民家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何况是走新路子呢。

为了收集真实的情况,杨陆顺乘夜去了新平乡的二姐家,二姐家十四亩多水田,父子三人为主劳力耕种,农忙时两女婿也会突击帮忙,还算比较清闲的。到了二姐家,几年没来,家里陈设依旧,只是换了台小彩电,老大分家出去了,老二没分家,住一起。

二姐夫五十五岁了,身子骨很硬朗,去年当了村主任,迎来送往比较多,穿着上没怎么变,但说话就不象从前那么磕巴了,看见一辆小车停在自家禾坪,也没看清楚人就大着嗓门迎了出去:“哎呀,欢迎领导到我们谷丰村视察工作啊!”

#p#分页标题#e#

见是自家小舅子,就笑得更欢畅了,那嗓门直让杨陆顺耳朵发震:“是杨县长,婆婆子,你满老弟来了!”两只手就抓着小舅子一通猛摇,笑声连连,惹得邻舍都出来看热闹,二姐夫见围来了些小娃子,手一挥说:“小屁崽子窜一边去耍,莫吵着县上的杨县长。哦,司机同志,你好你好,请屋里坐。”

杨陆顺进了堂屋,旁边的外甥昆子带着堂客娃娃来见县长舅舅,一家人亲戚不象亲戚、上下级也不象上下级,叫的叫舅舅、叫的叫杨县长,二姐喊着老弟就直问爹娘好不好,忙乱一阵才叙了亲情,小周坐在一边只是微笑看着。

杨陆顺对二姐夫说:“今天来,是想了解点村里的情况,你是村主任又是我姐夫,我相信你会跟我说真话的。现在莫把我当县长,是你舅弟。”

二姐夫说:“六子,到了屋里没了外人,当然是亲戚了,这我晓得,莫看我没文化,规矩还是懂的,你看刚才在外面,我都是称呼职务。”

杨陆顺说:“姐夫,今年你家多种了几亩水稻啊?”

二姐夫就有点脔心打鼓,按说他要退五亩旱土的,不过因为他身份特殊,村里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强求,他从前一直的普通村民,邻里关系也还处理得不错,当了村主任也没作威作福,即便有意见的村民也看在杨县长的面子,没闹腾,他也不想费工,何况棉花比种谷稍微要好点收成。这突然一问,他还真紧张了,磕巴着说:“啊、啊按乡上规矩呢,应该是退五、四亩的。一共有十四亩水稻,搭帮有省里的技术指点,早稻基本都上了千斤,是这些年产量最高的一回哩。”

杨陆顺笑着问:“姐夫,那今年全种了水稻,收成比去年要高还是低呢?”

二姐夫眨巴眼睛瘪着嘴想了想,没夹烟的左手还掐着决,半晌才说:“六子,按目前谷的收购价来算,刨去农药化肥,是比去年光种谷多三、四百块钱。总就是不如夹种棉花、苎麻收益高,我听说今年皮棉又提高了收购价,唉,要是都种棉花,累是累点,就要多进两、三千块呢。”瞥见六子也在思索,忙加上句:“其实今年种田也蛮不错,比起前几年粮食堆在屋里卖不出去,好得再也好不过,我们农民还是知足的,留下口粮,手里有点活钱就快活了。”

杨陆顺笑了起来,说:“姐夫你跟小周聊下闲,我去昆子屋坐坐。”

昆子是二姐家的满崽,二十三岁,前年才结婚,因为有个在县里当官的舅舅,娶的堂客家境也还不错,只是两人都是屋里的老满,懒惯了才不愿意分家,有了孩子就更巴愿有老人带孩子了。

杨陆顺敲门进去,外甥媳妇就请舅舅上床坐,这习惯是晚辈对长辈比较敬重的礼节,其实年轻的后生男女结婚家里都添了蒙布、蒙人造革的沙发,就是自家爹娘也不见得引床上坐,这样无非是显得客气。

杨陆顺当然不得坐床上,笑着客气了下径直坐在沙发上说:“你们小两口还蛮会享受啊,电视机都对着床铺的。”

昆子堂客就红着脸笑,昆子说:“舅舅莫笑我了,有时候下田累了,哪里还愿意坐着看电视呢,躺着看就睡着了,省得起身没了瞌睡。”

杨陆顺抱着才岁把的舅外孙逗了逗递还昆子堂客,就问:“昆子啊,你跟舅舅讲实话,是种水稻收成好,还是棉花苎麻一起上好?”

昆子说:“当然是一起上好了,种几亩吃饭田,就是上缴公粮不够还可以折现钱抵,要是都种了谷,不讲多了,少进两、三千块。而且粮站打白条,供销社收棉花有现钱给,苎麻更好,贩子上门来收,运费都不要。”昆子堂客就在边上拽她男人的衣服角,似乎有什么事要讲。

果然昆子话一转说:“舅舅,你在现上当县长,帮我们俩个解决工作要得不喽?种田实在太辛苦了,一年忙上头,还没鹏子军子在南边一个月赚得多。”

杨陆顺的笑就淡了些:“那你也可以学鹏子军子到外面打工赚钱啊,不熟悉,就先去鹏子那里学手嘛。”

昆子气愤地说:“他们不要我,说我没文化水平。他们不也都高中没毕业啊,我好歹还读了两年高中呢。”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