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蔡伏生说:“应该是窑厂抗税吧,朱乡长说那窑厂是村民私人开的,没有工商执照也没交纳过税费。”
吴思凯纳闷了:“老蔡,那这窑主还如此嚣张,打人扣人?!”
蔡伏生说:“朱乡长先去做工作,可窑厂的人根本不把乡政府的人放在眼里,可乡里鉴于县里不许带警械进行征收的指示,又怕引发更大的冲突,只好跟县里汇报了。吴常委,你说这闹得。要不要向杨县长请示?”
吴思凯琢磨了下说:“先不打扰杨县长了,我们去拨琴乡,能妥善解决最好,不能出点什么事就闹到杨县长那里。”
吴思凯和蔡伏生赶去拨琴乡,到乡政府已经快十一点半了,听了乡党委李书记朱乡长介绍情况,还真是个无照偷税的砖窑,问题是窑主为啥如此嚣张呢,是愚昧还是别有原因?其实拨琴乡李书记知道窑主是县委副书记徐谦关系户,这个窑厂之所以不交纳任何税费能开三、四年,全因前任的乡党委书记是徐谦的人,睁一只眼闭一直眼放任的结果,何况以前乡里税费征收没现在严格,李书记新到拨琴乡就碰上了杨县长开源节流,也只好硬着头皮去征收,却不料遇到了刺头。乡里不少干部对这窑主也不满意,得了李书记指示去征收,不仅要征收全部偷漏的税费,还要依章罚款。而窑主雇用的工人都是本村的村民,何况还有县委徐书记的后台,自然不把乡里的干部放在眼里,反倒口口声声说县里给农民减轻负担,乡里是乱收费,在场的农民雇工也都挺反感乡干部曾经的乱收费,也都极力维护窑主老板,在争执中就演变成了农民抗拒乡政府乱收费乱摊派,在推搡中也不知谁先动手打人,顺势就变成了扣押,大有不减轻税费就不放人的架势。
那窑主虽然不把乡政府的人放在眼里,可也知道偷税漏税的违法的,悄摸着给县上徐书记的堂客去了电话,徐谦的堂客把情况告诉徐谦,徐谦知道事情闹大了,也顾不上骂人,急忙指示那窑主赶紧放人,赶紧补缴税费,他自己则给拨琴乡的李书记朱乡长去电话,看如何把影响缩小。虽说乡里李书记是县委曲书记提拨的人,也得给县委徐副书记面子,只是政府常务副县长吴思凯亲自到了乡里处理,就不好打马虎眼了。
于是吴思凯亲自去窑厂做工作,在开县常务副县长强大的政治攻心下,窑厂的工人们很快就瓦解了,顺利地放了被扣押的人员,被殴打的税务干部虽鼻青脸肿,但还是做到了打不还手,体现了很高的素质。至于对窑主的处理,先是尽快补缴税费罚款,还承诺赔偿医药费,登门向被打伤人员道歉。到此事件应该算是比较圆满解决。
吴思凯回到县城,会同蔡伏生一起把事情向杨县长做了详细汇报,杨陆顺认为此事政府干部做得很好,在对农民工作中就得做到以理服人用政策法规说话,而对违法在先却对政府干部辱骂殴打的窑主处罚太轻,一定要严肃处理这次恶性抗税事件的窑主,并立即指示县公安局彻查此事。
徐谦知道杨陆顺要严肃处理,就怕那窑主被抓了乱说话,他没少得那窑主的好处,又不能去找杨陆顺明说,只得给林敢打招呼,尽量大事化小,争取多用罚款免去牢狱之灾,心里却把杨陆顺恨到了极点。
徐谦不是善茬,既然你杨陆顺动了我的人,我也得以牙还牙,也要动动你杨陆顺的人,给你个难看。不过杨陆顺带来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司机周基政,一个是秘书科副科长秦志明,不过让徐谦很失望,周基政秦志明都很本分,一时难找到突破口,退而求次,既要找个杨陆顺重用的人,还不能与其他县领导有关系的,排查来排查去,政府办杨昊润这个被杨县长一到开县就启用的人落到了徐谦眼里。
在公安局一次抓牌行动中,杨昊润在家与亲戚搓麻将被抓,说大不大,二十元为底的麻将也能出个好几百的输赢,现场收缴四人赌资一千三百余元,可以定性为赌博,而且是政府干部参与的赌博。而且还是杨县长规定党员干部禁止赌博后抓获的第一个县委政府大院的副科级干部。杨陆顺核实情况,当机立断给予杨昊润撤销一切职务、行政记过处分,从政府办调出,发配去远离县城的乡镇做普通干部。
第二一一章(下)
原本处理杨昊润没那么严重,可惜杨昊润在政府办实在不得蔡伏生等领导喜欢,在给杨县长的调查报告中,不仅核实了聚众赌博,还添加了杨昊润在担任监督落实小组成员时在乡镇索要好烟好酒的劣迹,当然不是蔡伏生整材料冤枉杨昊润,而是杨昊润确实存在这方面问题,其实也就是半开玩笑半当真向乡镇接待干部讨要一盒两盒好烟,吃饭的时候要上瓶流行的孔府宴酒而已,可整进材料性质就不同了,杨县长严令不得公款吃喝,你杨昊润身为监督落实小组成员却利用职务便利“知法犯法”,两罪并罚才有了撤职记过处分。
杨陆顺也是不得已为之,他节流政策已经引起诸多不满,偏生自己看好的杨昊润不争气,撤职记过调离原岗位,也是给监督落实小组其他人敲警钟,更是封堵他人之口。
但杨昊润就惨了,在政府办苦苦挣扎了多年,好容易盼来一丝转机,却因为区区小事而落个悲凉下场,起初还自我安慰杨县长严肃处理也就避一时风头,可在下面实在过得窝囊,在政府办养尊处优惯了,如何还能在乡镇当脱产干部呢,何况还背个恶名,在单位同事不喜欢、领导不待见,即便在村里也被泥腿子们说三道四的,可以说日子极其难过,家里堂客也不依不饶,没个好脸色,想来想去,还得再去求杨县长开恩,不说官复原职,至少也要回县城上班,在乡里实在熬不下去。
杨陆顺日子也不怎么好过,自从出售开县万家嘴造纸厂提上县委政府工作议程,就困难丛丛,县委常委们里的意见就有分歧,几乎一致认为变卖造纸厂不是最佳途径,有人说造纸厂是国家的,不能因为经营问题就卖给私人;有人说南风地区还没有变卖国有企业的先例,开县不能开这个头,有损开县名誉;有人说造纸厂虽然资不抵债,负担比较重,改革迫在眉睫,也可以搞搞资产重组,让造纸厂职工们集资搞承包,总比随随便便卖给一个外地老板强。好在县委曲书记与杨陆顺还一条心,也多方面给常委们做解释工作,而且远在上海的家国股份有限公司确实有实力,提出的收购方案条件还是比较优惠。
只是造纸厂的干职们就不同意了,好好的国家工铁饭碗转瞬就沦为私企员工,成为了私企老板可以随意解雇的“打工仔”,于个人利益个人感情上都转不过弯来,很多职工几乎是全家几口都是靠造纸厂生存,可以说的一边倒地不愿意县委县政府把造纸厂做为包袱甩掉。造纸厂的厂领导们自然也不愿意放弃手里的大权,表面上服从县委县政府,暗地里怂恿干职们闹事,散布谣言,四下联络,想尽一切办法阻挠。于是告状信雪片一样飞向市委政府人大、县里流言蜚语大街小巷散布,造纸厂的工人们在厂区自发组织了护厂队,贴满了标语,甚至还酝酿着组织游行示威、集体去市委上访。
杨陆顺自然没料到一项原本利县利民的好买卖,就引发了诸多事端,随着事态的变化,就连县委曲书记也都开始动摇,无奈之下,杨陆顺用开县政府的名义起草了报告,递交到市政府,请求市里支持。报告送至人大会后转正的熊市长案头,熊市长只说需要时日研究就打发了杨陆顺,反倒是对开县的问题频频发难,第一季度的财贸税收工作落后、政府干群矛盾尖锐等等,使得杨陆顺疲于应付,好像他这个县长不务正业。从市政府怏怏而出,杨陆顺觉得不能就此等候熊市长“需要时日的研究”,给赵君豪打了个传呼,看市委王书记有没有时间听他的汇报,可惜王书记去了省城,连赵君豪秘书都没带,只得把报告给了赵君豪请他务必第一时间转呈王书记,这才回了开县。#p#分页标题#e#
一路上杨陆顺竭力不去想造纸厂的事情,而是去考虑如何解决熊市长提出的问题,其实每个县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一旦被上级领导点出来责问,就不能不抓紧时间落实,开县农民减负工作确实拖累了财贸税收工作的进度,可解决问题的计划却不能按进度完成,面对乡镇不断出现的干群矛盾,也没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春耕生产已经接近尾声,防洪大堤的修缮计划也要尽快提上日程,可动手就要钱,一时间颇觉烦恼,是不是应该走走门路去省里搞点额外拨款呢,毕竟开县财政有限,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接手了开县县长,才切身体会到难处。
杨昊润好容易说服堂客,用信封包了三千元现金,准备去杨县长处走门路,不在了政府办,连杨县长的行程都摸不清楚了,只能守在县武装部门卫那里守株待兔,丢给门卫一包精品玉沙烟,就称兄道弟起来,从门卫处得知,杨县长基本还是在招待所住宿的,只是一般回来比较晚。杨昊润假意奉承:“杨县长工作忙很晚才回来休息,倒累得你半夜还得开门放车。”那门卫嘿嘿一笑说:“你就不知道了,近段时间杨县长的车不进院子了,估计也是不想我半夜披着衣服开大院子门,而是让我给司机小周配了片门卫值班室的钥匙,杨县长自个走进去。怎么样,说出来你都不信吧。”
杨昊润倒是相信,杨县长一直在众人面前都表现得很有领导修养,对老同志尊重、对普通干部亲切,跟下面人交谈也是和蔼可亲,官架子可谓没有。果然等到十一点半左右,杨昊润听到值班室外间有响动,悄悄拉开里间门看去,只见二号车司机周基政正把杨县长让进来,又悄声关门,杨县长则自己打开值班室另一张门进了院子,杨昊润这才与门卫告辞,跟着进了院子。
杨昊润不敢跟得太紧,等他接近招待所,三楼杨县长宿舍的灯已经亮了,便疾步上了楼,在门口努力调整呼吸才敲门。
杨陆顺正打了水洗脸准备休息,听到敲门很是不悦,住在这里虽然很清静,就是半夜敲门的人太多,于是板起脸开了门,只要手里提了东西的,让进门铁定要批评几句,最后还得乖乖拿走,借着亮光一看是杨昊润,而且光着两手,心情多少好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