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行,那咱们这段时间就先打听打听,我对镇上还不太熟悉,你也多问问。」
「嗯。」两人说定,闲暇时间便各自在镇上打听起来,只阮柔。出去打听这场私塾之外,还在寻找能够教女孩读书的女学。
只是很可惜镇上人少,即使略微富裕的几家地主乡绅,也都是请了女先生家去教导,而非送到所谓的女学。
不过她。我听说县上有伴,有你家女婿大部分能交得起一年五两银子束修的人家,尽可将女儿送过去。
阮柔很是心动,只是县里距离她现在还太遥远,也只能暂时搁下不提。
倒是镇上的私塾,很快就有了消息传来。
其实真像龙宫,这三件四十五句是不足十人的小地方。
最为出名的是一位四十来岁的老童生教导的,那家私塾开了有十几二十年,也教出过两三个童生,再往上却是没有了的。
另还有一家年轻的童生开私塾,也是这老童生教出来的,开了大概有三五年的光景,只是听说那人本身的脾气就不大好,教导学生的时候很不耐烦,也因为自己想要再往上争取考个秀才什么的,对待学生很不尽心,故而对外的风评不是很好。
但还有一家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秀才开设的,那秀才学问不错,前些年还教出过另外一个村的秀才出来,只是因为教的好丶风评也好,故而束修很是昂贵,一年少说也得三五两年银子起步,这还不看其他纸张买书之类的费用。
因此,看似有选择,其实压根就没有,他们商议过后,便想着先送阿宇去老童生的私塾处读两年,先将常用的字以及三百千这类的启蒙书籍学会后,再转去秀才的私塾不迟。
不过这也都是年后的事情了,当前最紧要的就是先攒上几两银子,先送柳湛青去府城看病,其实不止柳湛青,原主贞娘的身子本就不大好,最好能去复查一遍,好生调理一番。
如此时间在忙碌中眨眼而过,不过从十月中到了十一月中,天气愈发的寒冷。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两人在铺子里的收益却是颇为不菲。
阮柔在置办了不少东西之后,身上也还剩下了五两的银子。
至于柳湛青,身上的存银更是多了十两不止。
于是,再一次被寒风吹得打了一个喷嚏的阮柔,忍不住提议,「湛青,要不咱们过两天就把铺子关了,先去府城看看吧,这天气越发冷了,别熬到冬日下雨下雪的不好出门。」
「也行。」柳湛青还是舍不得铺子里每天大笔的收益,但还是知道孰轻孰重的。
其实他自己的身体在冬日之后也不甚爽利,做活的时候时常感到头晕,只是都坚持下来了。
「那咱们明天先把两个孩子送去娘家那边,对了,咱们自家就是做包子的,明天给他们一起送上十个。」
阮柔自然应了。
第二日卖完了包子,两人带上两个大人十天量的粮食,又打包了十个肉包子,以及其他的一些零碎点心,当做两个孩子的零食,便再次往阮家而去。
两人都没空手上门,阮母以及阮大嫂自然十分高兴,亲热地将两个孩子拉过去,言语上称一定好好照顾。
阮柔及柳湛青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不拘镇上还是乡下,若是家里大人没空照顾好孩子,经常往邻居或者亲戚家一放就是好些日子,只要不冻着饿着摔着,其他的也就没有什么大碍。
只是两人却没有想到,在他们离开之后就又有一个不速之客来了阮家,因此还闹出了好一通纠纷。
没了两个孩子打扰,两人回到家中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了换洗的衣裳以及路上的干粮,又去牙行找了靠谱的商队,第二天下午便跟着商队往府城去。
他们也不是稀里糊涂就要去府城,而是提前就打听过,府城如今正有一位薛神医,在府城的华寿堂坐馆,听说已经医好了好些疑难杂症,想来他们如今这些小毛病当不在话下。
一路奔波,两三日时间过去,路上的条件不大好,两人挤在一辆堆满货物的牛车上,只盖了一床厚被子,柳湛青从第二日就开始咳嗽。
如此强撑着终于来到了府城。
阮柔见对方这幅模样不觉心慌,他咳嗽得越恨,她就越着急,当下离了商队连客栈都没去找,就拎着几个大包裹,寻往之前传说中的华寿堂。
远远的只见一道长长的人流,粗略看了估摸有个百八十人。
无奈两人只得跟在队伍后面排队。
即使如此很快,两人后面也再次来了新人,只是前面也不怎么见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