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日,旭日初升,考棚里的考生们从梆硬的木板床上起身,简单洗漱过后继续答题,金小妹斗志昂扬带着早饭去铺子里监工,唯独阮柔懒洋洋在院子里窝着晒太阳。
第541章等一场场考试结束,终于到了考生们出考场的日子,阮柔早早备好马车……
等一场场考试结束,终于到了考生们出考场的日子,阮柔早早备好马车,只可惜考场外人山人海,马车进不去,只得让金小妹在一条街口外等着,阮柔提着一个小提篮,里面有一碗鸡汤几块糕点。
约莫等了一会儿,人群渐渐散去一些,阮柔才终于看到刘一帆,先喝了一碗鸡汤,糕点是吃不下去的,遂直接往马车那边走去。
几天的考试,且不说费的脑力,光是体力就几乎耗空,刘一帆此时没有别的想法,喝碗鸡汤,唯一的念头就是找张床睡下。
事实上,马车晃晃悠悠的路上,刘一帆就睡着了,连怎么下的马车回房都不知道,等醒来,已经是整一天后了。
正好又是一个清晨,刘一帆起身洗漱,待收拾齐整方才来到客厅,阮柔正在跟金小妹商量今日要出门做什么,见到人过来,免不得问候一句,「你起来了,饿了吧,厨房灶台有炖粥,你自己去盛一碗,等中午再吃正经饭。」久饿的人胃不好,得喝粥缓一缓。
刘一帆正准备去灶房,一旁侍候的顾华腿脚麻利,飞快去灶房端了一碗粥过来。
人醒来,阮柔今日出门的计划就得延迟,索性在饭桌上闲聊。
考都考完,没有忌讳,她干脆直接问,「你考得如何。」
这一问,不拘是顾华还是金小妹,都悄悄竖起了耳朵。
反倒本人刘一帆态度随意,很是笃定道,「还行吧,二甲是肯定的,一甲就得看情况了。」
按以往春闱的规矩,考官们会先定出前三甲名单,皇帝在殿试后宣布最终名次,二甲三甲一般不会刻意调整,但一甲考虑的不只是考试成绩,还会受其家世背景丶父母宗族丶党政派系等等影响,总之,也不是完全公平。
刘一帆这么说,那就是有十足的把握,阮柔听后满意,她新买的铺子,还打算好好发展,有一个京官在背后撑腰再好不过。
临出门前,她给对方加油,「以后咱家就靠你了。」说着潇洒出门,留刘一帆无奈笑笑。
吃罢饭,就得出门跟同窗们对答案了,最重要的还是即将面对的殿试,那可是亲面圣上的机会,表现好一路青云直上,表现不好落个三甲一辈子庸庸碌碌,写策论丶猜题答题,且还得辛苦几天呢。
时间流逝中,阮柔在京都的第一家阮氏粮铺宣告开张,京都地方大规矩多,就没敢放鞭炮之类的,而是特意请了舞狮队,门口挂上两个大大的红灯笼,很是喜气。
京都繁华,人气也比旁的地方高,甚至不用阮柔想什么办法吸引客人,就陆续有路过的客人上门。
要说在京都开铺子,缺点那是数也数不清,可优点也很明显,京都有钱人多,物价就贵,同样的粮食,价格比省城价格高上一半有馀,哪怕加上一路的运费,赚的也要多得多。
生意上门,阮柔心情甚好,待客人殷勤备至,一个上午,就成了好几单生意,连金小妹都乐呵呵,「惠娘,京都的生意可真好,咱们算是来对了。」
「嗯,既然生意好,就好好干。」阮柔鼓气。
-----
万事开头难,阮柔有时候想想,除去当初在镇上开第一家粮铺,连采购粮食都要自己出门一点点搬运外,再之后有经验丶有粮食来源,经济上也富裕很多,发展就格外顺利,及至此时京都开店,有种格外得心应手的感觉。
仅三日,京都的粮铺就逐渐走上了正轨,虽然还没培养出固定的客人,但来的人多了,总会有一部分人能留下来,还是那句话,阮柔对自家粮铺的粮食品质和价格有信心。
平静中,迎来了刘一帆的殿试,春闱后,金榜题名,走马游街,刘一帆得了二甲传胪的位置,第四名。
其实从家世背景上来说,刘一帆也不全全然没背景,从父辈来看,刘家勉强算书香世家,刘父如今官至知府,而母家这边,母亲出自侯府,他勉强可以算半个勋贵子弟,起码他要想打入勋贵圈还是可以找舅家的人帮忙引进的。
...
...
...
爸爸,我想吃山猪肉!爸爸没空,让小黄去给你抓!可小黄是猴儿啊!没事,它会打军体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