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说干就干,胜在嫁妆丰厚,买地加上建道观的钱绰绰有馀,但在这之前,阮柔得先做好阮家人的工作。
她选择先跟阮母沟通,母女俩以前的关系很是亲近,阮柔过来后,也没有刻意淡化这份联系,如今仅母女两人的闺房内,阮柔郑重提出了自己的决定。
「道观?」阮母震惊,她知道女儿受豫章侯府一事后,心神皆受到重挫,短时间不想谈婚论嫁,作为母亲,她能理解,所以在家中也尽力周旋,给女儿多一点想开的时间,可她万万没想到,女儿的选择竟然是出家去道观。
虽说眼下朝堂上由上到下大多信道,可基本也就是在家中供奉,真正的权贵之家很少有人愿意去道观清修,不为别的,受不了那份清苦。
一时间,阮母心绪激荡,又是哀又是恨,不舍中隐隐夹杂着理智,时间过去良久,她什么都没说,只是认真看向女儿,看着那张脸上的无比笃定与决绝,心中已然确定,这个女儿,家中是留不住了。
但她仍旧不愿意接受,「这件事先别对旁人说起,你让我再想想。」
阮柔乖巧应下,那副听话的模样丝毫不像能提出刚才这种决定的性子,于是,阮母心中将豫章侯府又拖出来鞭尸一通,打定主意让阮父再给豫章侯府使使绊子。
送走阮母,阮柔的心情放松许多,阮母没有断然拒绝,说明有周旋的机会,之后或许还会有阮家其他长辈乃至同辈兄弟姐妹们的劝说,可只要她坚定,阮家人最后也只能依了她。
事实如她所料,从她对阮母提出之后一个月内,经历了一系列劝说,阮家祖母甚至保证只要她不想嫁人就可以一直留在家中,哪怕一辈子不嫁人,以后她的兄弟们也能给她养老,可阮柔依旧拒绝了。
当下的环境对女性较为苛刻,她自己不在意那些流言蜚语,可她不能不顾阮家的长辈们丶以及各位姐妹们的名声,有她这么个嫡姐婚事不顺留在家中,说不定几位堂妹的婚事都要跟着受牵连,何必呢。
倒是她去道观后,就算是出家,以隋朝上下对道教的信奉程度,说不定还能给阮家带来点好名声呢。
月余的来回沟通,阮柔去道观的事情到底定下,当然,真正离开阮家的时间其实也没那么快,毕竟道观如今还没影呢。
感谢阮家,即便她要离开阮家搬去道观,阮家人不仅没想着拿回她手头的嫁妆资产,反而几位长辈对她都很是心疼,纷纷想着能从自己的私库中掏些什么好东西给她,阮柔没好意思全接受,只有些实在推辞不掉的才接了。
很快,阮柔的心思就不在这些事上,她先前派出去人寻找适合建道观的地方,此刻终于有了回信。
阮柔在下人考察带回来的几个地点挑选一番,最后选中京都北郊清凉山上的空地,相较于东南方向群山的热闹——道观寺庙众多,北山这边着实有些荒凉,清凉山说是山,严格来说只是一座小山丘,因着土地形貌不好,显得很是荒凉。
看着光秃秃的小山丘,身旁跟着自家小姐出来踩点的锦绣十分犹豫,「小姐,这是不是有点寒碜,要不咱们还是选南边的樊麓山吧?」
樊麓山可不是小小的清凉山能比的,人家是京都第二高山,上面道观就有三座,热闹可想而知,至于第一高山,上面都是皇室及宗室子弟的后花园,一般人插不上脚。
阮柔顿时摇摇头,「就清凉山吧,将来建了道观,正好叫清凉观。」
见自己小姐连道观名都想好了,锦绣彻底熄火不再劝,只是想着怎么样能把如此一座看起来就荒凉的山布置得更好一点,让小姐住得更舒服一点。
主仆俩同一时间想的完全不一样,道观位置找好,接下来就是找人买地,买一整座清凉山不可能,但买山顶建个大道观还是没问题的,顶多需要费的银钱多一点。
事实证明,清凉山的价格确实昂贵,毕竟是在京郊,山脚下还有不少京都权贵人家的私人庄子呢。
最后,阮柔足足花了一万五千两,其中山顶那块地方占一万两,剩下五千两是买的山腰部分位置,一来好建设一些别院,二来可以试着开门一些田地以供道观日常吃食所用,省得来回搬运麻烦。
一万五千两,饶是阮柔都有些肉痛,但想到道观以后是自己常住的地方,倒也逐渐想通,最贵的永远是官方土地,建道观的成本不算高,材料便宜,人工费也便宜,哪怕很多建材要花费大精力时间上山,总共的建设成本也不过才一千两,绝对的良心价。
道观建好还不算完,还有很多东西要添置,三清道祖以及道教很多仙尊得雕像要找人定制,还有专门的蒲团丶床铺丶房间丶门窗等等,总而言之,是项大工程。
等道观真正能住人,已经是三个月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