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此言一出,桌边有几个人顿时没了动静,阮家的成分不好,他们自家也未必好到哪里去,可不能在张松面前表露,平时看着多老实巴交丶干活勤快的一个人,竟然还会背后举报,真是人不可貌相。
这年头,说到举报,没几个人真心高兴,就算自家没问题,保不齐有黑心烂肺的胡乱栽赃陷害呢,一时间,众人都把张松从可交往的名单里踢出去。
郑倩略过举报,继续道,「也不知上面是个什么安排,我明天去隔壁知青点问问,看有没有人已经收到通知书了。」
「我跟你一起去吧,天冷,路上有个伴儿。」又有两三个知青紧跟着附和,他们都是自觉成绩好,也最心急的几个。
郑倩点头,「那行,我预备明天带上我的那份粮,中午就不往回赶了。」她有一个小姐妹就在隔壁的永庆村,同样参加了高考,正巧打听消息,顺便聚一聚。
乡下粮食紧张,所有知青吃的都是自己辛苦下地挣公分换的口粮,只有极少数才能收到家里寄来的粮食,郑倩在这方面格外注意。
其他几个知青自然没意见,饭在哪吃不是吃呢,就连留下来的人都高兴能少做几个人的饭呢。
第二天,郑倩早早起来,冬天是没早饭吃的,她习惯性地翻开高中课本看了两章,直等到太阳升起,才裹着一身厚重的棉服,和两个同伴往隔壁永庆村的方向去。
两个村子相邻,距离并不远,哪怕冬天路滑,走上半小时也就到了。
知青们彼此熟识,见面互相问好后,便聚在一起,一边烤火一边叙旧,见气氛差不多,郑倩便问起正题。
可惜的是,永庆村的知青们也都说没人收到录取通知书,还说隔壁的永田村永昼村都没收到,这下子,众人心更悬了。
说是恢复高考,可很多人到底脱离学校丶脱离学习知识太久,可以说,考是考完了,可连试卷到底多难丶自己究竟考得如何都没个概念,更别说那些大学招生的要求了,反正就稀里糊涂地考了,稀里糊涂地等结果。
郑倩这一问,可算引起众人的纳闷不解,彼此一问,都懵圈着呢。
「这也不是个事儿,要不,我们找机会去县城问问究竟什么个情况吧,县里消息总比我们灵通些。」
提议一出,很多人赞同,都着急着呢,郑倩也深以为然,最大的难题是去县城的路实在难走,靠双脚不大可能,只能花钱坐驴车,且就算花钱,还不是日日都有车,基本上一个星期才有一趟出村的车,驴车只到镇上,再从镇上坐车去县城,来回少说一日功夫。
总而言之,不仅费钱还费功夫,谁也没有主动开口说去帮忙问问,依旧郑倩第一个开口,「那还是我去吧,永安村距离镇上更近些,而且我本来就要寄写信给家里。」
「那就辛苦你了,郑倩。」有人挺身而出,其他人都挺高兴,好话一句接着一句。
在永庆村吃过早午饭,众人又聚在一起玩闹了半个下午,直到太阳快落山,方才匆匆往回赶。
等郑倩打听到村里驴车下一次出发的日子,已经是阮柔来后的第三天,郑倩心里默默数着日子,驴车要四天后才出发,来回就是一周,着实有些漫长。
实际上,自打阮柔来说了录取通知书会被调换的消息,郑倩心中就一直不安,她说要寄信回家也不是假的,她自己努力打听消息之外,还得让爸妈那边使使劲,都是官场上的人,多少有几分渠道,总比自己一头懵地瞎打听强。
而还没等到驴车,郑倩先等来了村支书孙根。
孙根是一个长得不大高丶但相貌颇有几分憨厚老实的五十岁汉子,因着曾经上过学堂,说起话来也很有几分条理,整体看来更偏向于一个读书人,而非下地干活的农家汉子,这就使得他在大部分人眼里,都是一个十分公证讲理的人。
而郑倩却知道并非如此,她真正见过的人不多,却在父母口中听过诸多案例,她记忆最深的是,看一个人,不要只看他的外表如何丶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从来到永庆村,她就开始跟村支书打交道,哪怕对方言语上客气,可在安排活计上总是安排些难办的农活,通常都是村里的壮劳力干的,还是她察觉不对劲,在知青点透露自己父母的身份背景,那之后,孙根的态度才算彻底和善,她说话办事也不会被人一直为难。
她并不抗拒利用父母身份为自己争取些权利,但不代表她对这样的人有好感,那之后,她一直很警惕孙根这个人,与之打交道更是提起十二个心眼。
如今对方突然找上门,还是在阮礼雅刚上门的情况下,郑倩可不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不管心内如何作想,郑倩和孙根两人都表现得一副很友好的模样,人在屋檐下,低头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