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期间,她努力把家里上下能提前做的事都处理了,尤其需要跑腿去镇上采买的东西更是提前置办妥当,力求让阮父荆母之后能轻松点。
好在永安村的人都知道她已经考上大学,不管什么时候,能读书上学的人总是引人羡慕尊敬的,之前为难过阮家的人如今见到她最多也就是不搭理,而不是阴阳怪气嘲讽甚至直接抢她家的东西,阮柔对这些人的改变没什么想法,唯一的好处是阮父荆母之后大概不会被特意针对为难。
将阮父荆母的事处理好,阮柔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拖孙根下水。
前世,原主两次通知书被调换,本人都毫不知情,之后阮家得以平反,在回城潮中顺利回到湖市,更是再没跟永安村打过交道,原主得知此事,还是后来孙根因为贪赃枉法被法律惩处,揪出了这一桩往事,现在,阮柔就要用提前得知的事情,彻底扳倒孙根及其团伙。
第583章孙根的问题其实很好找,毕竟在永安村,他就跟一个土皇帝般……
孙根的问题其实很好找,毕竟在永安村,他就跟一个土皇帝般。
结合原主后来的记忆,又仔细观察打听了几天,阮柔终于写完一篇长长的举报信,只是,这封信要什么时候塞到镇上和县里革委会还需要考虑一下。
镇上且好说,走着就能去,可县里距离远,要去就得坐车,来回时间长太容易引起注意。
举报信不一定有用,就算有用,永安村没了孙根,也还有其他村人,她去上大学一走了之,但总得考虑留下来的阮父荆母,依照原主的记忆,起码得到明年下半年两人才能平反回城,近一年的时间,保不齐会发生什么。
「先送县城里的,后送镇上的。」阮柔定下顺序,县城的那封她最后没有自己送,而是请了知青点的另一位男知青,对方家里条件不好,跟孙根没什么见面情,阮柔塞了不少钱,等于请对方帮忙。
而镇上的,等那位男知青去过县城后,过了三天她才再次偷偷去了镇上,等到去上大学,再顺路给省城送一封,就不信这样证据确凿还搞不掉孙根这个大蛀虫。
这些事,她是瞒着阮父荆母悄悄做的,有时候不知道才是最安全的,也担心两人知道后担心自己。
半个月时间眨眼而过,很快就到了阮柔要去学校报到的日子。
阮家小破茅屋里,阮柔背着一个大大的背包,阮父手里还有两个大包裹,三个包裹便是她的全部身家。
三个人沉默地来到村口,昨天他们就提前约了去镇上的驴车,现在直接去就行。
从永安村到镇上,再到县城,这就是阮父荆母能陪她走的最后一段路,之后就要由阮柔自己坐火车去省城转火车到湖市。
县城,火车站进站口,阮柔上了车,一共三个大包裹,把一个硬座挤得满满当当,把环绕在其中阮柔衬得像一个小可怜。
其实一家三人之前就已经谈过心了,阮父荆母都希望阮柔去大学后能专注提升自己,他们俩都是学习过高等学校知识的人,更清楚知道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哪怕经历过曲折和下放,依旧愿意鼓励女儿进学。
阮柔当然应是,不提这个时代对于知识的热切渴望与需求,光是原主对读大学的强烈希望,都足以她为之付出全部的努力。
火车颠簸中度过了三天,阮柔终于回到了久违的故乡-湖市。
原主从小在湖市长大,在这里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直到十三岁,世界骤变,开始经历坎坷与磨难,昔日的美好回忆被安放在记忆最深处,直到此时回到故地,方才有了几分怅然。
火车站人来人往,阮柔没有太多时间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很快,前后左右皆挂上大大的行李袋,艰难往火车站口而去。
好在,不出意料,车站口有专门载车的小三轮,没有选择去湖市大学的公交,直接上了小三轮,报出目的地后,阮柔总算轻松了些许,多亏过去几年在乡下的吃苦耐劳,不然她可没有这么大的力气搬运行李。
人力三轮很是辛苦,阮柔照着车夫的报价多给了五毛钱,没想到车夫投桃报李,热情帮着直接把行李搬进了大学里面,很是省了她一番功夫。
顺利凭藉户籍证明丶介绍信丶通知书等足以证明自己身份的文件,去学校报到处入了学籍,将户籍挂到学校,领了宿舍钥匙和大学补贴,阮柔来到自己的大学宿舍,未来四年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