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于是,周宝昌看着陈平好一会,才突然问他道:“陈平,你有想过你在我面前说这些话的后果吗?”
听到周宝昌这个问题,陈平先是一愣,然后很直接的摇头道:“没有。”
“那现在呢?你后悔吗?”
周宝昌又问。
陈平仍然是摇头回答说:“我并不后悔,如果时间能让我再重来一次,我想我还是会这样说的。”
面对陈平的这个回答,周宝昌心中有些感慨,如果是别人在他面前说这些话,那么周宝昌肯定就会说那个人太年轻了,终归在官场上体制内的事情是并不能这么意气用事的。在更多的时候都必须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毕竟有些事情和现象的存在,总是有他一定的道理的,最起码的,目前这种制度距离总崩溃还是有一段很大的距离的。只是这些东西,周宝昌却感觉对陈平却说不出口,原因无他,因为他身上的这种理想一般的年轻特性不正是自己所看中的方面吗?在现在的这个官场,不就是因为少了像陈平这样的干部,所有人都想着明哲保身,只想着维稳,才坐视着一些事情一天一天的败坏下去了吗?
周宝昌如是的想着,无奈的笑了笑,然后叹息一声说:“年轻就是好啊!”
说完,周宝昌正色对陈平说道:“好了,你之前说的什么就不要再说了,你明白吗?”
陈平点点头,他当然明白周宝昌不想在过去的问题多做谈论的原因,无非就是过去的那种医保制度已经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利益集团,各种利益链条交缠在一起,几乎牵扯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就算是集权到了一种程度的中央,也都是不能轻举妄动的,而他在这里也只能是发发牢骚罢了。
从陈平的眼神周宝昌可以看出他已经平静下来了,这位党校老教授对此还是感到很欣慰的,毕竟陈平现在还不到三十岁,在某些问题上虽说有时会有一点愤青和冲动,但总的来说还是能保持头脑的冷静的。
对此,周宝昌满意的点点头,然后接着说道:“那我们接着谈新医改的问题,我想问问你,你知道提出并在背后推动新医改的人是谁吗?”
陈平眼色一动:“新上任的国务院常务副总理?”
“不错,你的反应倒是不慢,”周宝昌赞赏的说,“虽然现在各方面的定论还没有出来,报纸也并没有报道什么,除去内刊上的文章导向不说,就光是他继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的第二年,中央就开始高调打出了新医改的牌,很难说不是这位常务副总理的手笔。”
陈平想了想,然后很谨慎的说:“的确,作为中央高调介绍的接班人,他要是拿不出一点利国利民的压手政绩,就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而且一朝天子一朝臣,同样的,新一代领导班子在不伤及根本的前提下,打掉一些已经不合时宜的利益团体,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这些话你可得说得小心点,我们的党和国家可不是过去旧社会那种封建朝廷,是一切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政府。”
周宝昌说。
面对周宝昌这句半开玩笑的话,陈平很蛋疼的附和着笑了笑,然后周宝昌接着说道:“其实我和你说这些,是希望你接下来能多多关注这些医改方面的报道,好好看看中央是怎么做事的,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国务院虽然已经发布了新医改的意见,但是却并没有真正发布任何的医改细则和时间表。”
周宝昌的这句话让陈平陈平的心里顿时一阵亮堂,明白中央的这种手法是官场上常见的紧拉弓慢放箭,就是先放消息出来打草惊蛇,至于接下来不管是坐等利益集团主动上门讨价还价,还是等着对方露出破绽,自己好一击即中,就都要省心许多了。而且这招最毒的地方在于对方明知道你给他准备了一个火坑,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往下跳。
“好好看着吧,接下来在这方面中央肯定还会有一系列的动作,整个体系也会有一系列的洗牌,”周宝昌接着对陈平说道,“陈平你现在最缺的就是阅历,但这种阅历有时候并不一定要吃一堑长一智,很多时候看过听过往往也能达到积累阅历的效果。”
听完这一席话,陈平然后对周宝昌深鞠一躬道:“多谢周老师的教诲。”
周宝昌对此则是摆摆手说:“你叫我老师我教你东西都是应该的,对了,以贺家那睚眦必报的性格应该没那么容易放过你,所以你往后几天多注意一点,如果贺家真的找上门了,你也能忍就忍吧。”
陈平默默的点头,他值得周宝昌是为自己好,毕竟经过了这么多天,贺家只怕早就把自己的底细给摸清楚了,知道不管是滨海市警备司令部还是周宝昌这边,都不过是在扯着虎皮造势罢了,所以他们为了给贺长青报仇,肯定会要来找自己的。
自己离开泽溪的时间还并不够长,所以泽溪那边只怕也还在等着抓自己的小辫子,现在和贺家正面冲突,绝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因此还是像周宝昌说的那样,只能能忍则忍。
第十九章还是找上门来了
(感谢“王者米兰”和“落圊春”两位同志的捧场,今天晚上加更一章,大约在十一点半到十二点左右)
在要离开滨海市委党校的时候,周宝昌照例给陈平布置了作业,不过在谈过了国务院新出台的新医改政策后,周宝昌就要求陈平把目光尽可能的集中到这一块上来,好好看着国家接下来的动作,并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
对此,陈平倒也不含糊,他在开车经过一个报亭的时候,直接买下了所有有关于新医改内容的报纸,足足十多份,陈平全部丢在了副驾驶座上,然后带回了暨阳驻海办。
整整一个上午,陈平就在房间里研读消化吸收着报纸里面的内容,并随时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不得不说,经过这段时间连续不断的看报纸写心得,让陈平对报纸内容的洞察和判断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如果是在过去,陈平光是看完这些报纸只怕就要耗费掉一整天的时间,但是现在才堪堪不到一个上午,就把所有报纸上有关新医改的新闻和评论给看了一个遍,甚至还草草写下了自己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