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52 第138章 满嘴跑火车(第2页)

朝廷不可能不给豆卢军发军饷,这笔钱铁板钉钉能拿回来。

“去吧,晚上记得一定要去,跟那些人混个脸熟,以后有什么事情,就直接你跟他们联络了。你处理不了的,再来跟我说。”

听到这话,方重勇长叹一声道:“非也非也,珍馐佳肴世间难得,只可惜,某心忧国事,食不下咽,唉……”

方重勇这个人就是这样,平时怂得不得了,一到关键时刻,该果断处置的时候,就可以把朝廷法度看做无物。

这一代张氏的家主叫张悛,已经年过五旬。他看到方重勇在宴席上一直不吃不喝,只顾着跟他们热络寒暄,于是好奇的问道:

“可是这些饭食不合方使君的口味?那便将宴席撤掉,换方使君喜欢的吧。方使君以为如何呢?”

“方使君但讲无妨,我等皆是口风严谨之人,断然不会胡言乱语的。”

方重勇摆摆手,觉得严庄这个人是大惊小怪了。

不过因为他已经是摆烂的心态,在做跑路的准备,实际上倒也不怎么紧张。

现在方重勇言之凿凿说吐蕃要攻沙州……这话谁信啊!

和籴系统,担负着本地丝绸与粮食之间的“价格调节器”,杜绝了西域商人囤积居奇的可能。

但是在外人看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现在就算在敦煌宣称吐蕃人四十万攻沙州,也没人愿意信啊!吐蕃大军都在河湟一带跟唐军对峙呢。”

当然了,这些“小额贷款”,在方重勇眼中都是地地道道的“高利贷”。

方重勇将要做的事情不能说非常大胆,只能说连命都不想要了。

偌大的堂屋内,本地各家大户,如张氏、索氏、宋氏、令狐氏、氾氏、阴氏、阎氏的代表,也同样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天刚刚入夜,方重勇便带着方来鹊和严庄,阿段等人,来到小城内张氏的大宅内。

既然做都做了,那再过分一点也没关系吧?杀头杀一次跟杀十次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张氏张罗了颇有西域风格的盛宴,席间各家与方刺史互相吹捧,友好气氛到爆炸,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父方节帅,便是敦煌本地人,一直以吐蕃人为心腹大患。实不相瞒,父亲在某小时候,便让某学习吐蕃人的作战之法,以求克敌制胜之道。

张悛哈哈大笑说道。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嘛。

方重勇嗤笑了一声,摆了摆手说道。

比如又有人质疑说吐蕃军主力都在河湟一线跟唐军对峙,根本没有余力攻打沙州。

事后论功行赏,张氏子弟在河西走廊各州为官者比比皆是,其势力并不是一个小小的沙州刺史可以拿捏的。

长安来的丝绸都是“轻货”,价值高,运费相对低。沙州府衙通过“放贷款”的形式,与胡商和本地商人交易粮食,以弥补本地府库存粮的不足。

……

必须是粮食,或者是可以食用可以长期保存的东西,而不是宝石、黄金这种易于携带的物品。

当然了,刺史背后是大唐朝廷。所以敦煌本地大姓,也没想着拿捏方重勇。

实际上,沙州是本地人的沙州,大唐来了,他们才与大唐合作。河西走廊,本身就是在大唐建国之初那些人商议好了投靠过来的,并未经历大的战乱。

而普通百姓,也喜欢用粮食换丝绸。

小城,当地人约定俗成的称呼,与鱼龙混杂的罗城相对。这座城一开始起的名字已经无人知晓,但在敦煌屹立了数百年,自汉代开始便存在于此,乃是铁一般的事实。

其实,是边军内部的绝密消息,吐蕃人要攻沙州,就在今年春季。只怕离现在已经不剩下多少日子了!”

“这件事你悄悄的做,找几个口风紧的人来办。我给你一百绢的活动经费,要在敦煌这里大力宣传,就说吐蕃人下一步就要强攻沙州,将这里扫荡一番,人畜不留,抢来的东西作为军费。

严庄顿时语塞,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哀叹一声道:“大唐是圣人的,当然不是使君的。”

所以说,这里的地方势力,有着相当大的自主性。府衙各处都有他们的人。

使用“无中生有”的套路给他们压力是一方面,真金白银的甜枣则是另外一方面。

他又是摇头叹息,众人顿时都将目光聚集过来,面上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等待着他的回答。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