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官家……”
刘晏想说冬季开封城内外的各种工坊都停工,木工、织工、锻工什么的,都回家过年了。看看方重勇的面色,最后还是缓缓点头。
主要是冬季百业萧条,想生产也没有销路,即便生产也不过是积压库存而已。
“马上要打仗了,到时候再生产就来不及了。让各家都动起来,没有销路的话,那就官府先采办着,总有用得上的地方。”
方重勇摆摆手说道。
一场战争已经迫在眉睫,关中、洛阳、河东一部分,几乎大半个河北,已经确定会参战。而河南等地会不会参战,全看方重勇的谋划。
甚至可以说,全看他的意志。他说要打,那就真要打!
到时候,仅仅是转运粮秣的民夫,人数都不会少。还有战争的方方面面,都会需要大量劳动力。
等战争爆发时再去准备,已经有些迟了。
光这运粮的平板车,都不一定够用,这还不提损耗。
刘晏匆匆忙忙去传令,等他回来的时候,方重勇已经坐到马车里面,准备回开封城了。
刘晏上马车后,方重勇就沉声问道:“如果要打仗,打一年,甚至三五年,我们的粮秣够用么?”
“那得看怎么打,在哪里打,打多大。
只要不在汴州和周边地区动手,下官都有办法筹措到粮秣。”
刘晏自信满满的说道。
经过这两年的布局,汴州朝廷所管辖的各州县,已经设立了官仓,并且不受地方官府管控,直属于朝廷派出的官员管理。
这些官仓,既是常平仓,负责抑平粮价,防止囤积居奇,同时也是军仓,负责提供军粮。
汴州是水路总枢纽,而这些分布于河南各州的官仓,也都建在可以漕运的河边,需要的时候,就通过水路转运到汴州。
运费十分低廉,且运行高效,很多地方都是朝发夕至。
如今汴州交通发达的优势,正在进一步显现。交通问题,往往是封建时代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交通又制约着军队的后勤,后勤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
汴州的军队,能不能打且另说,其后勤体系,已经是毫无争议的天下第一,且呈现碾压级,远远胜过其他地方的军队。
在这方面,方重勇非常自信。
“官家,是要打仗了么?”
刘晏疑惑问道,他主要是管理财政的,对于打仗的相关,他通常只会问一句话:要多少钱?
只不过从方重勇现在的态度看,此番作战可能有些不同寻常。
也就是规模会有点大。
“很多时候,开启战端很容易,结束战乱却很难。你看史思明父子相斗,如今已经打了快两年,打得河北民生凋敝,却也是停不下来,只能时打时停。
方某若是开启了战端,出兵很容易,息兵却很难。
拿下李归仁以后,便不得不对史思明动刀。控鹤军参战了,如果不将这支军队掌控或者剿灭,战争也停不下来。
安守忠和关中翻脸了,我们不能放任安守忠坐大,却也不能让关中那边得到洛阳,战争更不能停。
马上,就要撕破脸了。一旦撕破脸,再想相安无事便无可能。
为此本官忧心忡忡,慎之又慎,生怕决策失误。”
方重勇摇头叹息道。
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如今他也是“老江湖”,更不是“光脚之人”。
所以身无长物的李怀光和控鹤军觉得打仗无所谓。直接莽就行了;家底丰厚,实力惊人的方重勇反倒是喜欢“上兵伐谋”,轻易不会动刀兵。
兵者大凶也,出则见血!不是敌人的血就是自己的血,方重勇很惜命,不想再赌了。
“今年河北先后有洪灾与蝗灾,李归仁想来日子很难过。不如官家先礼后兵,将李归仁等河北将领安排于宋州,打散其部曲,重新安置如何?”
刘晏试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