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根据古籍记载,大夏历史上第一位间谍能推到夏商时期。
按照记载,当时少康——其实就是被称为‘酒圣’的那个杜康,
夏朝有位皇帝叫太康,被‘有穷氏’的后羿篡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当了夏朝的八年皇帝,结果国人不服,他就把王位让给了太康的弟弟仲康,而这时候后羿被他的相寒浞‘杀而烹之’,而寒浞也是个狠人,杀了后羿后占了夏朝半壁江山还不满足,攻陷夏都帝丘,杀掉当时的皇帝——仲康的儿子姒相,屠杀城中军民和夏后氏大臣。至此夏朝正式亡国,整个夏朝的统治都落到了寒浞手里。
而这时候就出现了个变故,寒浞以为把姒相的所有人亲戚族人都杀干净了,结果姒相的妃子后缗已经怀了身孕而且逃出了帝丘王城,她回到娘家后生出了孩子也就是少康。
而少康长大后就走上了‘复国之路’,而他用的手段除了组建发展武装力量外,第一件事就是‘使女艾谍浇’(出自《左传》),意思就是派遣女艾去当间谍。
这个女艾是少康手下的将领,其实关于他到底是男是女到现在还有争议,毕竟古籍里也没写明白。大部分都说他是女性,毕竟历史上很多女性都是女性,比如说夏末商初时候,商汤灭夏桀取而代之,而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是伊尹,而伊尹就是通过夏桀的妃子妺喜当间谍获取的重要情报作战胜利,什么西施、貂蝉之类的也都是如此。
当然,也有男性间谍,比如说郑国,也就是建造郑国渠的那位,他修建郑国渠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已。只不过这么做非但没有削弱秦国国力反而造就了秦国的沃野千里导致国力大增……失败的间谍。
大夏自古以来就重视用间反间,各种军书里都有关于大幅篇章专门记录间谍。西方虽然历史上也有但是并不像大夏这边这么正式。事实上MI5的第一位领导人弗农-凯尔就是一名‘大夏通’,他当年跟随八国联军进入的大夏,战争结束后他留在天津学习大夏历史,后来回英国后组建了MI5,把大夏的反间技术用于英国,在一战爆发前把德国在英国的间谍网一网打尽。
不过有一说一,世界四大情报机构哪一个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很多时候手段都超乎人们想象。
比如说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老美著名的战地记者及小说家海明威,其实他曾经就是KGB的特工……
第1153章不想当作家的间谍不是好间谍
军情六处在战争时期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和平时期嘛。表现在四大情报机构里相对偏弱。那已经被KGB给玩出了花。
最著名的例子应该说是大名鼎鼎的‘剑桥五人组’,这是KGB历史上最伟大的间谍行动,也是英国情报局历史上最大的也是迄今无法洗刷的耻辱。
所谓的‘剑桥五人组’是英国五个出身贵族的英国秘密情报局高层,他们另外一个身份都是KGB成员,而且不是为了金钱和美色,就是为了信仰全心全意为KGB服务。
这五个人里包括军情九处处长金-菲尔比。(军情九处是英国专门搜集来自英国本土之外关于KGB间谍活动的部门也就是苏联情报处。)也就是说,英国让一个KGB的高级特务全权负责捉拿苏联间谍的任务,这无疑是英国间谍史上最大的黑色幽默。
另外还不得不提梅丽塔-诺伍德。这位老太太是前苏联时期服役时间最长的英国间谍,从二战一直到冷战时期她为KGB服役了接近四十年,当年苏联比英国早三年研发了核弹震惊英国,而把英国核秘密偷走给前苏联的正是梅丽塔-诺伍德,
事实上诺伍德的手段并不高明,MI5最早的女性特工之一莫娜-恩德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认为诺伍德是一名间谍要对她进行调查,结果她的上司直接驳回了莫娜-恩德的建议,原因只是因为‘女人不可能成为好间谍’,然后几年后说莫娜-恩德无能开除了莫娜……
当前苏联解体的时候,KGB的间谍名单大范围泄露,诺伍德的身份才暴露。而她那时候都八十多岁了。而因为她分文未收KGB的钱,所以不管她怎么承认自己的事情但是都无法作为证据最后只能免予起诉,最后93岁的时候与世长存,她的故事还被写成小说拍成电影《红琼》。
军情六处也好不到哪里去,当年他们有一个‘王牌间谍’叫乔治-布莱克,这位牛人是荷兰人,二战期间从德国集中营中逃跑进入英国,成为英国MI6成员,为英国情报部门获取了大量的绝密情报,为英国二战获胜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MI6的骨干。
而他成为KGB间谍的原因跟高丽有关,半岛战争的时候他到了高丽,看到当时高丽政府的黑暗腐朽,尤其是见到了战争里老美和高丽军队的暴行后,他心里产生了严重的抵触,后来他成为俘虏被苏联方面策反成为了KGB里的一员,
而乔治布洛克也不是盖的,直接给了苏联一份当年英国安插在苏联和东欧各国的间谍名单,导致英国在东欧和苏联的情报网遭到毁灭打击。后来他也就因为这事情被判了42年监禁。
说起来乔治-布洛克如何被捕也很有戏剧性,尽管他把那份名单给了前苏联,MI6还是没有怀疑到他头上对他依旧十分信任。
当时波兰虽然没有加入苏联,但是却是华约成员国,而时任波兰总参情报部副部长迈克尔-格伦涅斯基其实是CIA间谍,他告诉CIA,是英国MI6里的一名KGB间谍把名单给的前苏联,于是MI6开始进行自查搞的人心惶惶,这一通调查非但没有查到乔治-布洛克,反而让后者知道了波兰情报局高层里隐藏着一名CIA,于是他把这个消息传达给了KGB。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热闹了:英美这边查乔治布洛克,前苏联那边查格伦涅斯基。而由于格伦涅斯基是波兰情报部门领导之一,这个任务就落到了他头上。
而他的心理素质明显没有‘剑桥五人组’里的金-菲尔比强大,他看到这个任务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暴露了,然后直接逃往老美。虽然他并不知道乔治-布洛克的真正身份,但是他说了两个关键信息:情报是柏林站发出来的,而且1960年后情报突然中断。也正是这两个关键信息导致乔治-布洛克被捕:乔治-布洛克原来在柏林站工作,1960年后被派到利巴嫩学习阿拉伯语。
而乔治-布洛克被判了42年,是当年英国最终的判决,关押在伦敦被捕的斯科拉布监狱。结果仅仅被关押五年之后,乔治-布洛克越狱成功逃到苏联,受到KGB热烈欢迎,在那里和家人过着幸福开心的生活……
当然,在影视作品里MI6还是相当牛X的,什么《王牌大贱谍》《007系列》《秘密特工》等等,不过现实中则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招募员工的画风佛系和睦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从2006年开始,MI6就开始在《泰晤士报》上公开刊登招聘广告,而2007年又在《卫报》上刊登招聘广告,后来连招聘网站上都有他们的招人信息。大概这样也招不上人,后来干脆在电影院投放招募广告,2017年那段时间,英国电影播放前斗湖先播出一段MI6招聘广告片,里面就是一名女人的各种日常片段,然后广告语如下:该女子并非MI6情报人员,但是她的行动力、观察力、执行力使她具备成为一名特工的素质。
不过这样都没有什么效果,于是第二年他们干脆在电视台刊登招聘广告,面向的是女性和亚裔以及少数族裔移民……
感觉英国招不到好特工可能跟现在想当作家的人少了有关系:英国特工有个奇特的传统:不想当好作家的间谍不是好间谍。
《007》的作者伊恩-弗莱明是英国间谍;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毛姆是英国间谍;《柏林谍影》、《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作家约翰-勒卡雷是英国间谍;甚至连一生中曾获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格雷厄姆-格林还是英国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