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正犹豫间,楚天舒敲门进来了。
楚天舒在隔壁办公室听动静,见伊海涛一个人出去了,猜得到他是去了朱敏文那里,因为现在能让他亲自登门的,除了朱敏文不会有第二个了。
在办公室里等的时间越长,楚天舒就越要暗暗替伊海涛开心,这应该是和朱敏文充分交换了意见,消除了两人之间的隔阂与误会吧。
可是,等进了办公室一看,伊海涛的脸上一点兴奋劲儿都没有,反倒是眉头紧锁,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楚天舒走了过来,拿起伊海涛的杯子换了一杯茶水。
伊海涛指了指面前的椅子,说:“坐吧。”
楚天舒听了伊海涛的叙述,感觉事情越来越复杂了。
伊海涛问:“小楚,你怎么看?”
既然伊海涛都毫无保留,那楚天舒更是要掏心掏肺了。
楚天舒说:“老师,我觉得,朱书记的误会还可以慢慢找机会去沟通,我倒是担心唐和郭他们联手对付你成了一个习惯,那就不太好办了。”
伊海涛说:“嗯,我也是这么考虑的。说说看,你有什么打算?”
楚天舒说:“现在得想办法先把他们分化瓦解了再说,要不然的话,事态发展下去,对你越来越不利,郭就不会患得患失,一旦他坚决地站在了唐的一边,朱书记的态度也会明朗,局势就难以掌控了。”
伊海涛问:“你的意思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是的,”楚天舒想了一下,说:“从赵永昌和黄如山身上下手,只要能达到让唐和郭相互猜忌的效果就行了。”
伊海涛点点头,说:“对!很难指望郭会坚定地站在我们这边,他现在选择了骑墙,那我们就让他一直这么骑下去。”
如果说,朱敏文“两多两少”重要讲话的发表,大多数人还没有嗅出其中的味道,那么,唐逸夫将和朱敏文一起出席全省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的消息传出之后,各种猜测和议论便甚嚣尘上了。
难道风向变了?
前些日子,省市媒体还在连篇累牍地报道伊海涛,就在众人都以为市长之争已经尘埃落地的时候,突然之间,唐逸夫又走上了前台,这其中的变幻莫测让很多老机关都连呼看不懂。
既然看不懂,那就只好等待观望,表现在工作中便无所适从了。
楚天舒也在苦苦思考,怎么才能找到分化郭鸿泽与唐逸夫阵容的突破口。
这一天,朱敏文带着唐逸夫到省里开会去了。
预定的会期是三天,朱敏文和唐逸夫都说会议开完之后,还有些事情要在省城里协调,需要一两天的时间,加上路程上往返和报到的时间,中间又隔着一个双休,这一前一后差不多就需要七八天。
楚天舒觉得这段时间是伺机出手的好机会,他安排卫世杰将整点调查公司的刘明辉派出去,盯住黄如山和赵永昌的动静,又叮嘱欧阳美美、苏幽雨等人,关心这两人的日常活动。
朱敏文和唐逸夫去了省里,黄如山的压力就小多了。
自从高大全被发配到南岭县去了之后,唐逸夫就一直没配备专职秘书,说这回要挑选一个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年轻人,别再给他丢脸。
如此一来,唐逸夫没有事没事就把黄如山拉着,反倒显得他这个常委副市长比常务副市长伊海涛还牛逼,主持市府办工作的副秘书长几乎成了他的跟班秘书了。
这种小伎俩虽说是自欺欺人,只能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真正有政治头脑的机关干部,多半会在心里暗暗鄙夷,一个副市长连自己的秘书都保不住,还神气个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