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92章 段誉的手段(第1页)

大理,王城。国主段正兴惊慌逃出寝宫,身后还跟着一个王后、三个妃子、十多个宫女和太监。对了,还有两个婴儿。其中一个婴儿叫段智兴,也不晓得是否有修炼一阳指的天赋。他们将近二十人躲到花园里,三三两两藏进花丛中。偶有人撅着露出屁股很正常,反正黑灯瞎火也看不清,真有人来找藏再好也藏不住。外面吵吵嚷嚷已乱作一团,有些宫女和太监,甚至趁机偷了财货跑路。王城的城门处,已经打起来。高逾城生派来看守王宫的心腹,与前来“救驾”张氏私兵互射弓箭。张德兴朝着城楼怒吼:“高阿机,你爹都逃出城了,你还想死守王宫不成”“放屁,明军哪有恁快攻进城里”高阿机鼓舞士气说:“不要信这人的鬼话,相国很快就能带兵来援!”张德兴喊道:“除了高氏,城内诸姓文武皆已投明,尔等再负隅顽抗必无好下场。快快擒杀高阿机,不但可以保命,而且还能立功!”“射死他!”高阿机下令。又是一阵箭雨飞出,但力道变得更小,准头也歪得有些离谱,那些士兵都在给自己留退路。暂时无人擒杀高阿机倒戈,纯粹是不知旁人怎么想,害怕自己先动手会被杀死。可惜这大好局面,张德兴却没有带攻城器械,只抬了几架民用的木梯子,根本无法对守城士兵造成威胁。就在此时,南城方向传来震天呼喊声。那是董明寿夺取城门之后,把一路追来的大明骑兵迎进城。王宫这边,守城将士纷纷色变。他们都属于高逾城生的私兵,长久养成的忠诚观念,让他们不敢对高阿机下手。但终归是要逃命的,忽然就有军官离开城墙,其麾下士卒也跟着一起逃。“快开城门,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城门处的士卒听闻此言,下意识的就联手把城门打开,然后争先恐后往外面逃。张德兴呼喊道:“不要射箭,不要阻拦,让他们逃!”发现最先冲出城门逃走的士卒,竟然没有遭到张氏私兵截杀,还守在城上的士兵欣喜若狂。当即啥也顾不上了,扔掉兵器转身就跑,不论高阿机怎么阻止都不管用。等守城部队逃走大半,张德兴突然下令:“放箭!”“射!”张氏私兵里的弓箭手,立即朝着城门洞齐射。“冲过去!”“杀!”逃得慢的高氏私兵,先是被一顿攒射,继而被三面围攻,瞬间心理崩溃发疯哭嚎。一些人继续往外冲,被外面的敌人给戳死;一些转身又逃回去,跟后续友军撞在一起。高阿机本人,早就趁乱离开,带着少量死忠朝皇宫深处而去——他想劫持大理国主。段誉手持一串念珠,对匆忙返回的太监说:“王城被堵了出不去”几个太监苦着脸:“城门处正在打仗。”段誉说道:“你们当中,有人是高逾城生安排来的,有人是高观音隆安排来的。现在还要帮你们的主人做事吗”太监们面面相觑。段誉猛然呵斥:“想要活命,就乖乖听话!”太监们犹如被当头棒喝,一下子就清醒了,纷纷跪地呼喊:“太上皇万岁!”段誉带着这些太监往外走,沿途看到能用的东西就捡起来当武器,遇到惊慌不定的宫女和太监就招来抱团。转眼之间,队伍就壮大到五十多人。段誉直奔儿子的寝宫,陆陆续续又招拢十多个,还被其中一个宫女带去花园。“快滚出来,只晓得躲!”段誉站在花园门口呵斥。段正兴听到是老爹来了,仿佛溺水之人抓住救命稻草,由花丛之中疾奔而出:“父亲救命!”段誉把儿子这伙人带上,继续在王宫里游走,不断召集更多宫女和太监。直至高阿机带兵杀来时,段誉身后已经跟着上百人,把桌椅腿儿拆了做棍棒,甚至有人解下裤腰带当武器。“拿下!”高阿机喊道。段誉却拿着一块瓷片,抵着儿子的脖颈大喝:“想死就一起。我们父子死了,你们谁也别想活。来啊,乱刀把我父子砍死!”段正兴的喉咙被瓷片抵得生疼,惊慌呼喊道:“爹爹饶命……”高阿机愣住了,他手下的兵也愣住了。段誉又说:“杀了高阿机,与我父子一起投降明军就有大功。”王城的城门方向,传过来的喊杀声越来越小,估计那里的战斗已经进入尾声。忽然,一个亲兵军官转身朝向高阿机:“谁愿随我立功保命愿意的,就一起喊杀!”“杀!杀!杀……”越来越多亲兵呼喊起来,高阿机见势不妙当即逃跑,被自己亲兵追上乱刀砍死。那些高氏私兵拖着高阿机的尸体回来,在段誉面前陆陆续续跪下。不多时,张德兴率军冲进来,发现段誉父子被将士、宫女、太监团团护住。段誉从怀里掏出一块绢布,排众而出说道:“高逾城生、高观音隆等乱臣贼子谋逆叛乱,大明天兵是我请来帮忙的。此为献国降表,由我父子的鲜血书就,你们要拦着我把大理国献给天子吗”,!张德兴欲言又止,犹豫了十多秒钟,猛然跪下说:“臣是带兵来救驾的,这就护着两位陛下去献国投降。”于是乎,张氏私兵也被段誉收了。段誉的政治手段极为高明,否则不可能稳坐江山数十年。他落到现在这般下场,并非自己太昏庸,而是基本盘实在太烂难有作为。很快,一队大明骑兵冲到王城外,负责带兵的是一个明军小校。他们见城门大开,里面又军容整齐,一时间还真不好冲进去。段誉拉着儿子上前跪地,高举着血书说:“大理国太上王段正严,携子大理国王段正兴,献上降表遥拜圣天子!”大明骑兵连忙避让,这是在跪皇帝,他们可不敢受了。直至段誉父子站起,那明军小校才领兵进来,恭恭敬敬接过那份血书降表,同时派人回去给上官报信。进城的大明将士越来越多,到了后半夜,连白琪都来了。白琪拿到血书降表,仔细询问情况,甚至让人审问了太监和降兵,把今夜大理王宫里的事情问得清楚。最后,白琪叹息说:“此为贤君也,可惜朝中全是乱臣贼子。”他拿着献表去见段誉父子,扶起二人不让他们跪拜,并且安慰说:“有此降表,汝父子可保余生富贵。还请暂时住在王宫不要出去,待我平息了乱局,就送你们全家去洛阳。”听到这话,段誉总算心安:“小王不求富贵,余生只愿在洛阳寻间寺庙礼佛,我这些儿孙还请将军帮忙美言几句。”白琪说道:“应该的。”龙首关那边,听闻龙尾关和大理城相继沦陷,高观音隆直接开启关城向林冲投降。半个月后,云南省左布政使杨稷,带着诸多官吏赶来大理。大明文武官员互相配合,先遣散投降或被俘的本地兵马,接着把段誉一家子送去洛阳。继而迁徙大理国各大姓在老家的族人。比如高氏,只迁走昆明那一片的族人,其他地方都不用大动干戈。因为高氏在新的领地,根本就还没把宗族势力发展壮大。就拿高量成来说,他爹夺取威楚府不过数十年,两代人使劲生也才生出十多个子孙。那高量成是如何控制威楚府的一是私兵武装。二是本地望族。三是释儒官员。不管有没有立下大功,云南境内不准再有私兵。没有私兵,地方望族就不会再投效,今后只会听官府号令。至于释儒官员,这玩意儿是大理特色。大理密教僧人读书科举,便被称为“释儒”,有时也叫做“师僧”。他们必须“儒佛双修”才能考进士,只修佛或只修儒都是考不上的。但实际操作中,往往更偏重佛学。“释儒”才是今后治理云南的关键,修佛习儒考进士做官的,基本都是那二十几个姓氏的子弟。他们学习的这种内容,不可能被朝廷承认,稍不注意就会闹腾起来。杨稷对白琪说:“各地驻军不可放松警惕,尤其是要保护陆续设立的官学。若是有释儒闹事,可以趁机狠狠杀一批,然后再顺势取缔多余寺庙。”白琪点头说:“我也问过了,大理密教必须严加盯防。这里的释儒,遍布各个乡村,他们甚至劝导每家每户都供奉佛像。一边读着圣贤书,又一边给乡民用巫术做法治病消灾,极有可能暗中煽动各地乡民作乱。”杨稷说道:“董明寿是大理密教的首领,让他来引导改革大理密教,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内容全都改了。他要是不听话,便寻个由头逮捕送去洛阳,换他儿子来主持大理密教改革。还有,一定要在云南灭绝梵文!”梵文在大理国属于官方主流文字。随便找一本用汉字印刷的《论语》,多半是用梵文进行注释。各种牌匾碑刻,甚至是墓碑,也往往刻汉梵双语,甚至是只刻梵文。杨稷前两天了解情况之后,尤其是把本地的圣贤书拿到手,看到书里的梵文简直怒不可遏。必须禁绝梵文!白琪担忧道:“一旦禁绝梵文,恐很快就要生乱子。”杨稷虽然是文官,但此事涉及圣贤教化,他比白琪更激进无数倍:“有人闹事,正好狠狠的杀,正好有借口拆庙!”:()北宋穿越指南

热门小说推荐
逃荒:她从空间掏出千万物资

逃荒:她从空间掏出千万物资

穿成丫鬟不可怕,可怕的是她刚穿来,就要跟着便宜相公去逃难,朱珠心里慌得一批。为了活下去,不被抛弃,她紧抱便宜相公大腿,最后甚至还用上了美人计。他们相互扶持一路走过惊险难熬的逃难路,刚安定下来,就有人来和她抢男人了...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穿越到古代寒门家里一穷二白王渊却开始败家了!红糖里面淋泥巴猪油里面加石灰水官盐倒入池塘里官酒放到锅里煮火烧活牛尾巴见到乞丐就发钱这些千奇百怪败家法门让大业皇族门阀世家豪绅坐不住了因为一路败家的王渊竟然越败家越有钱不仅成了天下最大的富豪连天下都快成这个寒门败家子的了!...

封神战婿

封神战婿

他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有绝世无双的战力和医术,但为报恩,褪去荣耀,忍辱五年,却发现自己报错了恩情黄泉一怒,伏尸百万黄泉出征,寸草不生!看他如何挽回真爱的芳心,纵横都市...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