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对于蹉跎四十余年的李商隐而言,在陇右这几年是他最充实的时候。
刘继隆不像他曾经接触过的那些节度使,刘继隆想要的不仅仅是他的文章和名声,还想在他提升后委以重任。
正因如此,这几年时间里,李商隐先后接触了乡野的开荒屯垦,县衙的民生治理,还有州衙的各项政务。
如果说几年前的他,只会写些民生疾苦的文章。
那么如今的他,便能因地制宜,写出极好的治民策论。
刘继隆虽然比他小二十岁,但在做人做事这方面,他却是除自己父亲与令狐楚等长者外,唯一倾囊教导自己的“长者”。
正如当下,李商隐刚刚回应后,刘继隆便解释道:
“文章写得花团锦簇,能够治理民生,这还远远不够。”
“政治、军事两头抓,两头硬,才能让敌人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
“这几年义山你在民生治理上已经了解许多,但军略还十分不足。”
“我不怕打击到你,你在我这里,如今顶多能算个旅帅。”
刘继隆实话实说,李商隐听后也谦虚承认道:“能节制百人,这还是节帅这些年教导的结果。”
“我李义山枉活四十五载,唯有在陇右这几年,方才知晓何谓做人,何谓做事!”
李商隐能如此干脆的承认自己不足,也是从刘继隆身上学来的。
刘继隆不仅每日三省吾身,也会让麾下高进达、崔恕、曹茂等人指出他的不足,随后与对方就事论事的辩论,直到辩论出最好的方案为止。
正是在他这种自谦的直白的作风率领下,整个陇右的风气也向来以直白与自谦为主。
“你能这么想是最好的。”
刘继隆对李商隐笑着说道:“这次收复凉州后,我会暂时在凉州待一段时间。”
“但是凉州最后的归属,还是要到你和曹茂、陈瑛三人手中的。”
他对李商隐开门见山的说出了安排,李商隐对此自然激动,但紧接着便感觉到了肩头的压力。
“眼下收复凉州后,我准备从广武迁徙四千户百姓,安置在凉州。”
“义山你如果有什么建议,也不用着急说出来,等我们收复了凉州,我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好好走走凉州各处,到时候你在给我一个章程便是。”
刘继隆并不催促,而是在交代过后,给足李商隐准备的时间,以及思考如何治理的时间。
李商隐点头应下,随后主动岔开话题道:
“节帅,您之前说过,我军的整体行军速度在七十里到八十里之间,而朝廷在四十里到五十里之间。”
“这快慢之间,是否就藏着料敌先机的窍诀?”
见李商隐感兴趣,刘继隆也当即与他聊了起来。
这是陇右军北上的第二天,也是他们需要渡过乌逆水,走入洪池岭的时间。
洪池岭极易设伏,所以刘继隆有着很多可以讲解的东西。
对于曹茂而言,这些东西他早就跟着刘继隆学过。
但是对于李商隐而言,这却是他第一次有人手把手教他带兵打仗的体验。
刘继隆所讲的行军打仗,不同于大部分将领和兵书所讲的东西。
李商隐接触的那些节度使,通常只会告诉他……将领应该怎样思考问题,决断的时候注意什么,战局的把控,投入兵力的时机之类的问题,
但是刘继隆所讲的,是告诉他如何建设一支军队,如何挑选士兵,如何做好军队的组织规划,迎战时的队列选择,如何行军扎营等等。
可以说,刘继隆讲的这套,只要听课的人认真听了,那即便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农夫,按照他这套来,也能当好一个伙长。
李商隐以前务虚,而今务实,因此对于刘继隆这套,他是恨不得把一个字掰成两个字听。
即便大军渡过乌逆水时,李商隐都寸步不离的跟着刘继隆,更别提吃饭了。
“这乌逆水也不深,收复凉州后,还得在这里修建石桥才行。”
乌逆水北岸,刚刚渡过河水的刘继隆与李商隐交代着。
...
...
代替以薇嫁秦天翼,不嫁我就弄死这个孽种!三年后,她刚刚出狱,就被亲生爸妈以宝宝要挟,逼她代替假千金嫁给个傻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