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4章 未雨绸缪(第4页)

在他们看来,若是刘继隆封无可封,那必然会与张淮深争夺下代节度使之位。

如果是这样,那河西内乱的苗头就已经出现了。

一时间,二人脸上挂上了忧虑,而他们多担心的刘继隆,此刻却在尽可能的帮助山丹百姓。

“一二……砸!”

“嘭!!”

寒冬腊月间,按理来说,应该是百姓居家休息的日子。

然而在这样的日子里,刘继隆却没有休息,而是带着山丹的几千男丁出城修建水堤、暗渠。

河西耕地灌溉所用的水,基本都来自祁连山,而祁连山的枯水季不是夏季,反而是冬季。

因为夏季积雪融化才有雪水流下,而冬季天寒地冻,水流反而会变小。

山丹的地形导致了它每年的蒸发量不会低,因此刘继隆想在走之前为山丹百姓修建足够多的坎儿井和暗渠。

坎儿井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它的工作原理却并不复杂。

山丹的水源主要是祁连山雪水汇集而成的丹水,好处是集水段较长,出水量较大,水量稳定,但坏处就是蒸发量大。

如果祁连山在冬季的积雪不足,来年入夏后,丹水就会因为蒸发量太大而水位下降。

刘继隆要做的,就是为丹水布置多条暗渠,将暗渠分布在农田灌溉区。

这件事说着很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首先要预测灾年水位,将低处的水引入高处的暗渠,再将暗渠中的水引入地表的灌溉区。

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刘继隆特意让人挖掘出多条渠道,然后派人用石块、黏土垒砌封顶,只留下引水的十余处缺口。

这样的渠道,一共挖掘了上百条,长则数里,短则百步。

每一条渠道对应丹水旁的巨型水转翻车,利用水转翻车将水引入暗渠内,再利用人力脚踩的小型水转翻车将水引入灌溉区的明渠,使得每一片耕地都能得到灌溉。

这些东西对于刘继隆来说并不难,毕竟他前世见过不少这种明清时期的灌溉方式,但放在大唐就显得有些天马行空了。

在他的吩咐下,上百条暗渠和数百条明渠覆盖了数万亩新开垦的荒地。

当然,比这更重要的是,刘继隆还教会了山丹的直白、百姓们这种方法。

日后哪怕他不在了,百姓们也能集中力量,为后续新开垦的荒地挖渠建渠。

“好了,差不多就是这样,接下来只需要注意调整水转翻车的高度就行。”

刘继隆擦了擦汗,不忘对崔恕吩咐道:“弄些姜茶来喝喝,免得风寒。”

“是!”崔恕应下,连忙让人去办。

与此同时,刘继隆也解散了前来学习的直白,让他们带着百姓修建明渠和暗渠。

很快,山丹城外的百姓便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他们不是傻子,谁都清楚这些明渠和暗渠修好后受益的是他们,更何况刘继隆还让人在城外布置了大庖厨,提供百姓们所需的饭食。

吃着官家饭,干着自家的活计,每个人心里都美滋滋的。

望着他们,刘继隆吐出一口雾气,随手接过马札坐在了荒地里。

“刺史,这大雪封山的,如果尚摩陵那群番贼去围攻番和,您说老酒能守住吗?”

马成坐在一旁询问,刘继隆闻言颔首道:“他们还能有多少甲兵?”

“如果他们强攻番和,酒居延就算再不济,也能杀敌倍之,到时候尚摩陵他们连三千甲兵都拉不出来,何谈防守?”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