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城池与城池之间,要么有小湖泊,要么有河流小溪,道路通畅且不用为水源烦恼。
温暖的气候为丝绸之路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商队可以更顺利地穿越沙漠和山地。
不仅如此,便是后世春秋交际时的沙尘暴,在这个时代也并不多见,毕竟城池四周的绿洲动辄蔓延数十上百里,且还有足够的树林来阻挡沙尘,环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恶劣。
正因如此,从西汉开辟丝绸之路以来,许许多多的西北汉人都自觉向西域发展。
隋唐两代也是借助了东天山南北的数万野汉人,进而设置了庭州、西州、伊州这三个州。
可以说,在吐蕃沦陷西域前,东天山南北已经属于汉人的基本盘了。
只可惜吐蕃沦陷西域后,对汉人从精神、文化、肉体都采取了各项打击。
庭州、西州的数万汉人已经消失在了这片土地上,伊州当初也是回鹘较多,汉人较少。
张淮深努力治理了十几年,加上刘继隆前后迁徙不少百姓前往西域,这才让西州和伊州重新变成了汉人的基本盘。
如今摆在张淮深面前的问题,依旧是老生常谈的汉人人口问题。
按照张淮深在信中所写的情况,他推测最少需要一万汉丁才能稳住庭州,至少需要两万汉丁,才能在西州前往焉耆这五百里路程中修筑十座城池,保障大军收复焉耆、龟兹二镇。
迁徙汉丁,这算是最省钱粮、且效益最大的迁徙方式。
毕竟西域战火不止,男人大多死于兵灾,女人虽然也会被凌辱,但大多都能活下来。
更重要的是,女人若是依附了男人,她自然而然会向男人靠拢,他们所生下的孩子在环境影响下也与汉人无异。
正因如此,张淮深才会写信给刘继隆,希望用河西的耕牛、军马、挽马来交换足够的汉丁。
对此刘继隆也没有拒绝了理由,毕竟他手上确实有一批需要解决的人口。
更关键的是,张淮深没有称雄的野心,他现在的作为,等同是在帮自己收复西域,重整西域秩序。
不得不说,现在确实是一个拿下西域的窗口期。
现在的西域,不算归义军,总的来说有七股大势力,细分之下则是十余股势力,且人口都因为吐蕃治理和反抗吐蕃的战争被削弱。
在温暖气候的助力下,陆上丝绸之路还在发力,拿下西域也能增加足够的钱粮。
若是等到百年以后,随着“暖期”结束,即将迎来的就是长达三百多年的气温下降时期。
除了明初反弹了几十年,再往后都是一路走低,收复西域就只能等进入工业时代了。
回鹘人就是在这百年内于西域站稳了脚跟,这才导致后世西域有大批回鹘血统的民族。
汉人若是能抢占好这个窗口期,那也就没有回鹘人什么事了。
至少从当下的情况来说,随着张淮深将回鹘残部从庭州驱赶到黄草泊,回鹘人在东天山范围,已经没有了立锥之地。
如果张淮深还能解决龟兹、焉耆二镇的回鹘势力,盘踞南疆西部、南部的于阗、仲云两股势力只能如唐初那般俯首称臣。
只要再迁徙二三十万汉口,便能赶在陆上丝绸之路衰败,暖期结束前将南疆掌控于手。
之后即便暖期结束,汉人也能牢牢占据各大绿洲城池和要道。
想到这里,刘继隆开口对旁边坐着的高进达询问道:“整顿军政这近一年时间里,有多少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
“此外,尚摩鄢他们掳掠的这些人口中,又有多少人是曾经的豪强大户?”
“除此之外,那些投降多康吐蕃的官军又有多少,能牵连出多少人口?”
高进达看着刘继隆翻阅书信,沉默半晌,本以为他在想什么,却不想他最后提出了这个问题。
见状,高进达起身翻找出了几本文册,随后先行翻阅检查,再递给刘继隆说道:
“若非您要挥师南下,提前检查各地军储,我等恐怕还查不出来这些人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