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43章 陇西局势(第2页)

一名塘兵回应一声,随后开始搜寻下山道路,小心翼翼的走下山丘。

不过三四十丈的高度,下山却花了整整一盏茶的功夫。

待塘兵来到谷道间,他所隶属的塘兵队伍也骑马小跑来到了他的面前。

“伙长!乌城堡废弃很久了,陈瑛在马道上也没瞧见对面河谷两岸和对面山上有什么伏兵!”

塘兵汇报完毕,骑在马背上的塘兵伙长颔首道:“让他们在山上等着。”

话毕,他回头看向一名塘骑:“把消息传回中军。”

“是!”塘骑调转马头,连忙往后方疾驰而去。

七八里的路程也不过耗费一刻钟的时间,很快前方的情报便传回了中军队伍中。

马背上,刘继隆刘继隆听完了汇报,随后看向身旁的李仪中。

“看样子情报没有问题,乌城堡果然废弃很久了。”

“这地方是通往昌松的要点,你最好留下一伙兵卒在这里驻守。”

李仪中闻言颔首,对身后的旅帅吩咐道:“留一伙兵卒在乌城堡驻守,给他们留下够吃半年的粮食。”

“末将领命!”旅帅应下,不多时便开始安排。

与此同时,大军也继续沿着官道向前走,而塘兵们继续向前探索。

此时是他们从昌松出发的第二天,他们在昨天午后进入了祁连山东部的和戎岭。

兰州境内的山岭还算平坦,官道也足够宽敞,因此一路走来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不过就和戎岭的植被情况来看,陇西的大旱显然不容乐观。

一座和戎岭好似分界线,将郁郁葱葱的凉州与干旱的兰州分割开来。

四周黄绿相间的植被,让人意识到了他们已经远离生长的地方。

由于军中有老弱妇孺,因此行军的速度不快,每日不过四十里。

从昌松前往兰州北部的广武有近二百里的路程,正常来说需要走五天。

如今是第二天,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应该会渡过和戎岭与洪池岭间的乌逆水,沿着乌逆水西岸的官道南下扎营。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

“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在嘹亮的歌声中,大军渐渐从和戎岭走出,来到了乌逆水东岸。

“吁……”

马背上,刘继隆勒马观望乌逆水。

河水流速不快,距离约有十余步宽,两岸有着河水曾经水位的痕迹。

刘继隆翻身下马,从一名兵卒手中接过长枪,来到河边比划了一下。

一丈长的长枪,竟然无法从水位最初的位置够到水面,这说明乌逆水起码下降了一丈左右的水位。

这种宽度的河流,下降这么多水位,而且还是在汛期,这让刘继隆忍不住皱眉。

“刺史,您在干嘛?”

张昶、马成二人翻身下马朝刘继隆走来,刘继隆也起身示意道:

“你们看看这水位,起码下降了一丈,宽度更是由二十余步缩减为了十余步。”

他将长枪还给了兵卒,而马成和张昶对视后才道:“水位下降才好啊,方便我们过河。”

二人并不清楚陇西的地形,可刘继隆很清楚。

乌逆水也就是后世的庄浪河,而它流经广武县,灌溉了广武县上万亩良田,最后汇入黄河,与黄河一起灌溉了兰州盆地。

乌逆水的水位下降,这代表着黄河上游地区遭遇了大旱,而依靠河水灌溉的陇西地区也将持续大旱。

“陇西的旱情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不知道水转翻车能不能解决灌溉的问题。”

水位下降,只有用水车把水引到沟渠灌溉,才能解决种不出粮食的问题。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