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40章 年复一年(第1页)

“臣张议潮,贺上千万岁寿……”

“赐座!”

腊月末尾,当张议潮的唱礼声在紫宸殿响起,李忱眼神复杂的看着眼前张议潮。

张议潮五十有八,比李忱大十一岁。

在李忱看来,他姿貌中等,但眉宇极具威严,气势甚至比旁边的令狐綯、崔慎由、萧邺等三相四贵还要强。

哪怕是统领左神策军的王宗实在面对张议潮时,也很难在气势上将其压倒。

他的气势,不是刘继隆那种锋芒毕露的气势,而是好似长剑在鞘,动则即出的气势。

无意之间都能有如此气势,这才是能够带领河西百姓推翻吐蕃统治的人物。

不过即便这般人物,也终究落到了自己手上。

想到这里,李忱舒然,脑中早早想好的说辞,也在此时说出:

“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

“卿率义旅,收复河西,可谓关西神将,如今得见,但觉雄壮!”

“若天下能多出几位如卿般人物,大唐何愁不盛?”

他为张议潮戴上了高帽,张议潮却面色如常,毕恭毕敬作揖道:

“收复河西,乃河西百姓一心同体之结果,非臣一人之功。”

“臣已年迈,故入京为官,将河西之事授予臣侄张淮深,观察使索勋。”

张议潮提起了张淮深和索勋的事情,其中张淮深在前,索勋在后。

前者代表他扶持的人,后者代表朝廷扶持的人。

二者共存,也代表张氏与朝廷可以共存。

如此简单的表达,李忱及紫宸殿内诸臣自然能听懂。

不过李忱没有开口,而是笑着与张议潮对视。

张议潮在为张淮深争夺河西节度使旌节,可李忱不想给。

在他看来,张淮深与索勋二人都名不正言不顺的在河西掣肘,加之北边甘州回鹘与嗢末制衡,这样的三角关系才能稳固。

“陛下,河北道急报,成德军王绍鼎病卒,军中推举其弟王绍懿为留后,请表节度使。”

令狐綯岔开了话题,而李忱也收回目光,略微皱眉道:“王绍懿此人如何?”

“此人气度宽大,军民无不推举,对朝廷十分恭敬。”

令狐綯说罢,李忱颔首道:“容朕考虑……”

话音落下,他继续看向张议潮,而他与令狐綯的对话,无非就是在给张议潮下马威罢了。

关于河朔三镇,张议潮早就与张议潭在书信中聊过了。

河朔三镇中,若是论经济人口,则是以魏博见长,光人口便有三百多万,其次是成德镇一百九十余万,幽州一百四十余万。

不过单说军事,魏博镇牙兵虽然名声在外,但魏博的军队构成和其他两镇不同,骑兵少,步兵为绝对主力。

尽管其巅峰时有兵众十万的说法,但却在建中之乱中损耗非常严重,士众死者十之七八,基本已经消耗光了生力军,进入了总动员阶段。

如果不是河北局势突变,唐廷在分割成德问题上处置不力,使得幽州朱滔、成德王武俊三万五千大军南下救援田悦,魏博镇恐怕会被马燧、李抱真的八万联军荡平。

正因如此,建中之乱后,魏博镇没有参加过大的战事,哪怕重新募兵补员,镇内却渐渐养成了“保卫家乡可以,出境打仗不行”的特点。

如果以防守本土为目的,魏博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差强人意,非多个雄镇联手,一般无法奈何。

若是出镇作战,那战斗力就一泻千里了。

相比较魏博,如今的成德则是局面稍好,但也远不如曾经。

在安史之乱结束后的格局中,河朔三镇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就是成德。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