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他们都是老实善良的百姓。
一听说要砍头抄家,下大狱定罪,便吓得再不敢多言。
贾秀才冷眼扫了他们一眼,生气地拂袖而去。
待到人走远了,人群中方有人道:“朝廷真要定方先生的罪吗?”
“《大明日报》上是有这么说,但也有人为方先生抱不平,认为他说得对。”
“我看这件事,朝堂里面还有得争。”
“那就好,我觉得方先生是个好人啊!这样的人,若是被朝廷定罪,那就太可惜啦。”
“是啊,这年头,那些富人,读书人,大多都不拿正眼瞧一下咱们穷人,方先生能帮咱们说话,真是好人啊!”
这时候,码头上有人出来喊道:“别在那里争吵了,有新船靠岸,马上卸货,都过来准备开工吧。”
刹时间,刚才还围在茶铺里议论纷纷的人群,顿时皆不再讨论,如潮水般向着码头停船的地方涌去。
……
旁边,老朱全程目睹了这一幕。
他拿起一份《大明日报》,翻看了一下,怒道:“这个方孝孺,好大的胆子。当初就敢当面顶撞……”
说到这里,老朱忽然意识到自己是在外面,正在微服私访中,便话锋一转,道:“方孝孺假圣人之名,说这等悖谬之言,蛊惑人心,该千刀万剐。”
“朝廷怎么就不派人去将他捉拿,还任由他继续妖言惑众呢?”
老朱对方孝孺这个人,感到极度的厌恶。
当初听说他是宋濂最得意的门生,想请他来做朱允熥的老师,却被此人当场拒绝。
那时若非朱允炆站出来求情,再加上朱允熥也不愿意拜方孝孺为师,当场就将此人杀了。
后来听说他先后两次帮朱允熥说话,直言公正,对他的观感,才有了少许好转。
此人离开朝堂后,老朱也就不再关注了。
因为老朱也算是看出来了,方孝孺这种人,有学问是不假,却是一个迂腐无比的人,根本不适宜在朝为官。
没想到,他辞官离京,如今竟然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好一个“圣人之道,天下大公”,怎么听着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十分耳熟呢?
当初老朱就是因为这句话而将孟子移出孔庙。
后来虽然在大臣的反复劝说下,老朱感到这样做也不行,又将孟子木主牌请回了孔庙,但心中对孟子的厌恶,却丝毫也没有减少。
等级制度是封建统治的根本。
要让天下人都清楚自己的“等级”,安心一辈子呆在与生俱来的“等级”里,臣民才不会忤逆君主,统治才能稳定。
老朱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
故而,他才编定了“军户”,“民户”,“商户”,“乐户”等各种不同的户籍出身,并下令这些身份世代承袭,永不改变。
如今,虽然在朱允熥的改革下,身份户籍已在松动。
比如说,开放经商后,“商户”就等于不存在了。
但思想却不会因此而改变。
而方孝孺的“天下大公”论,无疑是在模糊等级差距。
试想,若天下人都没有身份等级的观念,那他们恐怕就要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吼声了。
唯有大家都认命,认为一切都是上天注定,不谋求任何改变,人心不思变,才是最安稳的。
卫蓁娇媚动人,出生名门,是长安城一朵不可攀折的娇花。婚事在即,她即将嫁与年轻的太子。太子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无人不道这是一桩好亲事。卫蓁却做了一个的梦原来自己不过是一个话本中的人物,太子另有所爱,娶她别有所求,她的存在只是那二人爱恋的阻拦。最后太子登基,迎娶白月光入宫,卫蓁则成了冷宫废后,早早香消玉殒。话本到这里结束,可梦里一切都在延续。不久王朝更迭,一位少年将军起兵谋逆,攻入皇城,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入宫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杀了皇帝,娶了卫蓁的牌位。从梦里醒来后,卫蓁出屋,望着自家后院那位时常来找阿弟一同练武的俊美少年,微微出神。祁宴出生高贵,意气风发,鲜衣怒马,是全长安城最耀眼的存在。若无意外,他会如他的父辈祖辈一样,一生戎马沙场,保家卫国。直到那一日,他如往常来友人家做客。春日的微风荡漾,竹帘摇晃,玉佩碰撞声响起。少年转首,看到帘下一道亭亭玉立的倩影走出。春光明灭,女郎冷清美艳,一惯是不喜言笑。却在看到他后,唇角露出了一丝甜润的笑意,极致的明媚。十七岁肆意张扬的少年将军,轻轻愣住,平静回以一笑,耳后却涌起一层淡淡的薄红。他心中有一场春风化成的疾风骤雨,为她摇晃。此后无论春日秋时,都将逆流而上追逐她。那一日,他动了春心。祁宴向来做事光明磊落,直到那日,决心谋划得到那个有未婚夫的冷情女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