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
民间百姓各种说法皆有,虽然有不少人还是不太放心,但前来存粮的人,也非常之多。
一方面是,普通百姓家的储存条件是真的很差,存在自己家里,被老鼠吃掉的,受潮淋雨霉变的……每年总有一部分粮食就这样浪费了,令人心痛不已。
至于滋生虫蛾飞蚁,那就更不用说了。
将粮食存进粮食署,由粮食署负责保管的话,就等于是凭空大赚一笔。
另一方面则是,过去一年中,在朱允熥的治理下,朝廷建立起来的信誉,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度大大加深。
有了大明银行的例子在前,百姓们对于粮食存进去后被侵占的担忧也降到了极低。
很快。
各大新粮仓附近,便挤满了前去存粮的百姓。
较之大明银行刚开业时不一样,百姓们储粮的热情,刚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潮。
短短几日,百姓存进粮食署的粮食,便超过了原来国库储粮的总和。
储粮的热潮,不仅没有任何消退的迹象,反而仍处于不断上涨中。
“想不到啊,我原以为劝说百姓将粮食存进粮食署,要费不少功夫呢。”
东宫内的书房中,朱允熥感慨不已。
杨士奇和夏原吉皆在旁边坐着,杨荣则在下首挥笔记载。
他到朱允熥身边听命后,名义上的官职是东宫史官。
皇帝的一言一行皆有人负责记录,名曰“起居郎”。
储君的言行也有官员记录,也就是所谓的东宫史官。
按规矩,起居郎和东宫史官应该是事无详略,凡皇帝和储君的事,全部都要记下来。
那只是对外的宣称。
实际上嘛,当然是另外一回事。
特别是皇帝或储君,与亲信大臣,官员的禁中密谈,是绝不能随便乱记的。
闻言,夏原吉笑道:
“将粮食存进粮食署,能减少虫鼠偷吃,受潮霉变带来的损失,百姓们自然乐意。”
杨士奇也笑道:“这是因有大明银行在前,百姓们能放心存钱,自然也能放心存粮。此外,还多亏了《大明日报》的宣传,才在民间形成热潮。”
自古以来,老百姓就是喜欢跟风的。
向粮食署存粮这种事,也不例外。
只要村子里有人存了,就会有人跟进。
邻居家存了,自己家就敢存了。
这种看似无脑跟风的背后,实际上是民间百姓长久以来养成的生存策略。
大家共进共退,有什么事也能一起扛下。
如果只有自己一家特立独行,遇到事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存粮的事,亦是如此。
自己一家人存,他们担心粮食署将粮食贪没,担心取不出粮食。
所有人都存了,这种担扰也就烟消云散。
卫蓁娇媚动人,出生名门,是长安城一朵不可攀折的娇花。婚事在即,她即将嫁与年轻的太子。太子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无人不道这是一桩好亲事。卫蓁却做了一个的梦原来自己不过是一个话本中的人物,太子另有所爱,娶她别有所求,她的存在只是那二人爱恋的阻拦。最后太子登基,迎娶白月光入宫,卫蓁则成了冷宫废后,早早香消玉殒。话本到这里结束,可梦里一切都在延续。不久王朝更迭,一位少年将军起兵谋逆,攻入皇城,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入宫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杀了皇帝,娶了卫蓁的牌位。从梦里醒来后,卫蓁出屋,望着自家后院那位时常来找阿弟一同练武的俊美少年,微微出神。祁宴出生高贵,意气风发,鲜衣怒马,是全长安城最耀眼的存在。若无意外,他会如他的父辈祖辈一样,一生戎马沙场,保家卫国。直到那一日,他如往常来友人家做客。春日的微风荡漾,竹帘摇晃,玉佩碰撞声响起。少年转首,看到帘下一道亭亭玉立的倩影走出。春光明灭,女郎冷清美艳,一惯是不喜言笑。却在看到他后,唇角露出了一丝甜润的笑意,极致的明媚。十七岁肆意张扬的少年将军,轻轻愣住,平静回以一笑,耳后却涌起一层淡淡的薄红。他心中有一场春风化成的疾风骤雨,为她摇晃。此后无论春日秋时,都将逆流而上追逐她。那一日,他动了春心。祁宴向来做事光明磊落,直到那日,决心谋划得到那个有未婚夫的冷情女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