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赌王东来什么时候能够正式加入进来,对量子计算机项目做出贡献。
而就在几人讨论的时候,一个穿着研究服的青年男子走了过来。
听到了几人的讨论,脸上不由地露出了一丝笑意,接话说道:“数学是基础,王院士证明的好几个数学难题,已经在很多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咱们团队能请来王院士,不知道让多少人羡慕了,过两天,你们应该就能知道一个顶尖数学家带来的好处有多大了。”
之前的几个年轻研究员助理听到这番话,眼睛都是亮了起来,来了兴趣。
“陆教授,你说的是真的吗?”
“陆教授,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啊?”
“陆教授,你觉得王院士大概还需要多久才能吃透我们给他准备的那些资料?”
青年男子研究员正是量子计算机研究团队的正式研究员,也是中科大的教授陆洋。
2000年,陆洋考入中科大物理系。
本科毕业之后,就被保送到泸州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部,师从潘宏院士开展光子纠缠和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
当时,还是一年级硕士的陆洋,就接到了一个任务,升级操纵六光子纠缠的技术。
一年的时间,陆洋完成了突破,不仅成功制备了六光子纠缠态,还在同一个实验装置中巧妙地实现了可用于量子计算的簇态,在理论上发展了有效的多体纯纠缠判定工具。
第二年,就发表在2007年2月份的《自然·物理学》上面,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玩华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
陆洋的研发进度并没有停下,第二个实验工作,就是在国际上首次用光子比特演示了量子信息领域最重要的算法:肖尔大数分解算法。
这个工作被日不落国《新科学家》和白头鹰联邦物理学会等国际主流媒体的广泛报导,还入选了教育部评选的华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
这个时候,还米有毕业的陆洋,已经成为了潘宏院士最得力的科研助手了。
硕士毕业之后,陆洋便前往海外求学。
接受日不落政府奖学金和剑桥海外基金资助,进入剑桥大学之后,在卡文迪许实验室转向量子点单光子源和电子自旋操纵方面的研究。
博士期间,陆朝阳以第一作者首次观测到单电子自旋的实时量子跃迁和非破坏性测量,为基于自旋的量子计算方案解决了一个基础性难题。
博士毕业之后,还入选了剑桥大学的丘吉尔学院的Fellow,入选比例只有1%。
但是,在感受到量子信息的潜在重大应用和国家对这个领域的日益重视,陆洋并没有留在国外,还是选择回到祖国,希望推动国内相对薄弱的固态量子调控技术的研究,把这个领域做大做强,真正为国家所用。
28岁,陆洋便成为了中科大的正教授,加入到了潘宏院士量子计算机项目里面。
所以,看似陆洋还很年轻,但实际上却是这个研究项目的主导人之一。
不过,也因为陆洋的年龄不大,和其他的研究院助理相差不大,所以平时的关系处的颇为不错。
陆洋和几人简单地聊了几句之后,就找来了数据记录查看了起来。
然而,就在陆洋教授查看数据的时候。
实验室里的巨大屏幕上忽然发生了变动。
这一变故刚一发生,就引起了研究员助理的注意。
“陆教授,系统出现问题!”
听到这句话,陆洋立即放下手里的数据记录,拧头看了过去。
“立即排查原因,进行系统自检!”
“另外,立即做好网络防御工作,注意保护数据……”
陆洋表现的很是冷静,丝毫没有惊慌失措。
看到陆洋表现的这么冷静,其他的研究员助理也都逐渐恢复了平静。
然后,就按照陆洋的吩咐开始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