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10章 武经出世重塑体系 7200(第1页)

第210章武经出世,重塑体系(7200)

虽是以衰朽之躯,孑然一身,独对亿万鬼魂,可法海的心境却是前所未有的澄澈,好似拂去一切尘埃,明珠重光,要照破山河万朵。

比起身为主持方丈,终日精打细算,为门人弟子筹谋时,反倒是如今这种处境,更令法海感到快活。

这位金山寺主持,虽然从刚入门起,就被誉为天生佛子,但实际上,他的修行路数与本心,同金山寺可谓是南辕北辙。

或许是因为离家太早,所以法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极其缺乏安全感。

正因如此,法海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不厌其烦地检查,确定万无一失后,才会继续。

这种情况发展到后面,甚至令法海对一切玄虚的概念,都难以从心底里认可,他只相信自己亲手检验,可以量化的实证。

法海方进金山寺时,其师尊灵佑禅师教他劈柴挑水,以此打熬筋骨,磨炼心智。

但是出乎灵佑禅师预料的是,法海虽是出身河东裴氏,做起这些事却是得心应手,且严格遵照“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戒律。

灵佑禅师却看出,法海的所作所为,虽是符合南岳一系“不假外求”的宗旨,可他的本心却如居火宅,备受煎熬,从无安定之时。

这样的人,本不适合参禅念佛,尤其是“一念顿悟,见性成佛”的顿悟法。

怎奈何,法海的悟性根器,实在是世所罕有,光是在劈柴挑水之余,听到了师兄弟诵念的几句法诀,便自行悟通了持咒法。

这样的人,就算真能明见本性,只怕于世间也是非是福祉。

于是,他为法海找到了另一位老师,修行脚踏实地,步步求索的“渐修”法。

这正合法海心意。

他的修行时日虽是不长,对经中道理却自有一番见解。

在法海看来,很多时候,寺中所谓“顿悟”的师兄弟们,并不是真正的“见性”,而是因为得到了同本身性情相契之神佛的认可,方得授神通。

可神通如此易得,岂不是更易入魔障?

金山寺虽是会安排这些弟子,再入尘世历练一番,打磨道心,但法海亦深知一件事,有无神通为凭,对心境的影响实在太大。

这种做法,无异于亡羊补牢。

而需要通过苦行,次第成就的“渐修”法,在法海看来,还要更加可靠。

所以他一练,便是近百年,但是超乎金山寺众僧预料的是,法海纵然修行注重实证、苦行的渐修法,境界仍是一路突飞猛进。

这场突如其来的魔劫,更是证明了法海的忧虑,的确非是无中生有。

一切通过观想法相,得神佛授法的佛门高人,在劫数中,悉数陨落,反倒是矢志苦行的法海,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

现如今,面对亿万鬼物,法海之所以会如此兴奋,就是因为这些存在,完全可以量化。

每超度一头鬼物,他距离自己所求的果位,便会更进一步。

对法海来说,光是这个事实,便足矣。

八部天龙火在鬼物聚成的狂潮中炽盛燃烧,纵然已焚灭了成百上千的鬼物,可这八条火龙仍全不见疲态,甚至威势更胜往昔。

虚空中,甚至传来一阵天龙禅唱声,好似八条天龙,皆齐声诵念着一段经文:

“众生本有觉性,如镜有明性;烦恼覆之,如镜之尘。息灭妄念,念尽即本性圆明,如磨拂尘尽镜明,即物无不极……”

什么是觉性,法海并不清楚,但他知道,只要自己能够将一切妄念斩灭,除尽贪嗔痴等恶性劣根,自然便可得见真如!

这便是他的实证法!

狄怀英虽是远离了此处,已然置身于虚空乱流中,仍是能从身后传来的炽盛佛光中,清晰感受到法海的执念,不禁叹息一声:

“原是神秀大师之法脉,可如此执念,实在太过深重了些,也不知是福是祸……”

虚空乱流中,有人摇头道:

“既是大执着,亦是大慈悲。前辈认为,佛门高僧,究竟是慈悲在前,还是清净在前?”

徐行以肉身撕裂虚空壁障,稳稳立身于乱流中,任凭冲击,岿然不动,斩钉截铁道:

“摩诃尊若能以实证法求得果位,无论是对此界,还是对他个人,都是大福祉、大功德。”

狄怀英闻言,抚须问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