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多余了不是。
……
南京城,蒋庆之口中的徐承宗此刻正一脸庆幸。
书房里,孙齐摇着扇子,笑道:“谁能想到陛下会对长威伯如此着紧。幸而国公在此之前转向,否则……”,他冲着外面拱拱手,“可见这是历代国公在天之灵护佑啊!”
“来人。”徐承宗叫来人,吩咐道:“去庙里添香油。”
“是。”
徐承宗叹息,“我本以为此事能换来些好处,没想到陛下是这等态度。说实话,此刻我脊背都还在发寒,后怕不已。当时我若是不低头……雷霆不远。魏国公府怕是就要败在我的手中了。”
就在蒋庆之南下松江府没多久,京师就来了个使者,是个内侍。内侍去国公府单独见了徐承宗。
不知内侍说了些什么,等人走后,徐承宗一迭声叫孙齐来。孙齐来时,这位国公已经自斟自饮喝的满面红光。
——陛下令人传话,若长威伯此行不妥,魏国公可去京师任职。
魏国公一系坐镇南京多年,人脉关系也在南方。
去北京任职……别逗了,老纨绔朱希忠把持着北方第一权贵的名头多年,徐承宗去了北京,只有低头的份儿。
而且到了北京,人脉关系不走动,不用多久,南方的那些关系都会舍弃了他,另寻一个靠山。
比如说,新任的镇守武臣。
而后在北京城的徐承宗不但面临着京师权贵的打压,还得面临嘉靖帝的怒火。
朕的表弟南下,你徐承宗不说配合,还敢暗地里使绊子?
什么职位?去守陵吧!
只需十年,魏国公府就会沦落为破落户。
当然,这等顶级权贵死而不僵,蛰伏些时日,等新帝登基后,一番表忠心,多半又能翻身。
但不好意思。
下一任帝王无论是谁,都特么是蒋庆之的弟子。
也是大侄子。
据闻叔侄三人的关系很是亲密。
欺负了我家表叔还奢想着翻身?
看朕掌心雷!
两代帝王压制之后,魏国公一系就可以宣告彻底没落了。
徐承宗把使者的那番意思告知孙齐,孙齐这等大才,竟然也面色惨淡,后怕不已。
随即孙齐就说:“国公虽说幡然醒悟,可前面终究犯了错。陛下这人……眼中不揉钉子,但凡知晓了,哪怕当下不发作,此后寻机也会让国公付出代价。”
徐承宗一听就从狂喜中清醒过来,二人商议了一番,最终决定出手弥补。
可怎么弥补?
送钱财,这不是给蒋庆之上眼药吗?一旦被人知晓了,京师那边和南方的士大夫们会欣喜若狂,疯狂弹劾蒋庆之受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