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种关系到产业链,涉及大量养殖户的产业,才有资格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一等奖。江淼看向植物学院院长柯教授:“柯教授,内人今年想招收一名来自五道口大学医学实验班的博士生,希望学校方面可以给予支持。”
“中午李老师和我、严校长说过这件事,原则上没有问题。”柯教授点了点头。
“那就多谢学校的帮忙。”
“不客气。”柯教授好奇地问道:“江教授,我听说你们公司近期在漠南投资沙漠农业?这方面还是慎重一点,渝州交通大学的易教授团队,在沙漠改造方面经验丰富,但是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这和柯教授的研究领域有关系,他主要研究土地利用变化、耕地保护与利用、国土空间优化配置。
不过他研究的区域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专业人士,柯教授太清楚目前国内沙漠农业的现状了。
虽然渝州交通大学的沙漠土壤化项目搞得有声有色,但是作为业内人士的柯教授却清楚,沙漠土壤化技术的问题不在于技术不行,而是成本太高,同时需要在降水量相对充沛的沙漠,或者附近有灌溉用水的地方,才可以推广。
目前该团队的沙漠土壤化技术,不计算土地平整、农业设备之类的成本,单纯的使用特殊土壤粘合剂,每亩沙漠的耗材成本是2000~3000元。
要知道,如果是平整有改造价值的沙漠,加上地租、农用器材、农业灌溉用水、收割和种苗,每亩的成本差不多在500~700左右(不计算农户个人劳动力投入)。
显然每亩2000~3000元的改造成本太高了。
就以为在漠南种植大豆为例子,普通大豆亩产平均就120公斤左右,收购收购价格每公斤3.6~4.3元,就以最高价计算,一亩大豆才收入516元;如果遇到最低价,一亩大豆更是只有432元。
当然,一部分管理比较好的大豆,是可以达到180公斤以上的。
可这仍然赚不了多少。
由此可见,想让农户或者农业公司投资沙漠土壤化项目,难度还是非常大。
主要是农业不赚钱,投资太大的成本,拉长了回本周期,最后可能血本无归。
除非官方补贴,或者技术的沙漠土壤化改造成本下降到一千块钱左右,不然这个技术很难在近期推广开来。
柯教授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才特地提醒江淼,让他把握好投资规模,免得损失惨重。
“多谢,柯教授的提醒,我们这个项目确实是使用沙漠土地进行种植,不过我们的思路和渝州交大团队不一样,我们是从种子本身入手,培育出可以适应沙漠和盐碱地的农作物。”
听到江淼的解释,柯教授目光满是惊讶:“看来江教授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不然不会如此投资。”
“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们在人工模拟的盐碱地和沙地之中,进行过小范围的种植,获得了不错的数据。”
虽然不清楚海陆丰公司的具体成果,但柯教授还是选择了祝福:“那我也祝愿江教授和海陆丰公司旗开得胜。”
“呵呵,多谢。”
聊着聊着,突然张教授插了一句话。
“江教授,水产学院这边有一个项目,不知道海陆丰公司有没有兴趣。”
江淼笑着问道:“张教授但说无妨。”
张教授赶紧给他介绍:“是这样的,我们学院去年有一个教授,带着几个学生在做长江华鱼的养殖研究,他们发现使用你们公司生产的埃及塘虱4号饲料之后,生长速度变快了不少,养殖四个月了左右,体长就达到50厘米左右,体重达到2公斤左右。”
“哦?长江华鱼?是鲶鱼科的长江大江鲶是吧?”江淼瞬间就从记忆之中搜寻到了相关资料。
“没有错,就是大江鲶。”张教授笑着点点头。
江淼思考了一下:“4号饲料是针对埃及塘虱设计的,大江鲶也是鲶鱼科的,它们的基因相似度很高,饲料可以产生效果,也在情理之中。”
“那位教授和几个学生,虽然发现了这一点,但并不清楚具体机制,听说江教授今天要过来,他被委托我,想和海陆丰公司聊一下合作。”
“可以,就今天晚上吧!”
“好好,我待会去通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