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孟怀鲁来安丘县之前,知道自己走运了。
真正接替依依不舍的宋教谕,才知道安丘县有多好。
首先本地富裕,不仅包揽学生们衣食,夫子教谕们的也是如此。
跟其他地方清贫不同,他们全家的衣食住行,衙门全都管了,时不时还有节礼。
再问到差役,还有其他夫子。
孟怀鲁才知道,这是大家都有的。
因为这样,那些差役们才不会因为没有银钱米粮去欺压百姓。
毕竟衣食丰足了,若还不知足,逼迫百姓多给钱收保护费,那可没理由了。
如果被发现,范县丞就会带头处置,遇到一个绝不手软。
孟怀鲁所在的县学也是这样。
倘若随意问学生索要炭火衣食,什么样的夫子都会被辞退。
这一条条规矩并非天生就有。
是纪县令到了安丘县之后,慢慢改善的。
孟怀鲁甚至发现,本地不管读书人还是农户,都有种自信跟开朗。
他们都相信扶贫救弱,他们也相信礼义仁智信。
更相信读书可以明理,还相信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所以本地读书的风气才那样好,同时本地读书人风气不那样浮躁。
遇到县学里的蜂农夫子们,也会客客气气的。
这简直颠覆孟怀鲁的认知!
改善本地的生活,那是一回事。
让本地百姓的精神世界充盈,那又是一回事。
甚至带动很多读书人改变想法。
作为本地教谕,他可太知道,许多学生的愿望,就是做像纪县令这般的官员。
太不可思议了。
是孟怀鲁这辈子都没想过的。
许多地方的读书人,或许是为了家人读书,或许是为了名利读书,甚至有直接说:“吾读书只为发财。”
也就安丘读书人讲,他们想学纪县令,为百姓做实事,改变人们的生活。
等一件件温暖的棉衣送到大家手上,李师爷甚至代替纪大人问道:“外面可都说棉衣粗鄙,富贵者不穿。”
孟怀鲁直接摆手。
他可不是富贵者,他就要穿。
让他更加欣慰的是,县学的学生们,没有一个因为迂腐拒绝的。
如此踏实,不浮躁的性格,若让外面的夫子们知道,那简直要乐开花啊。
而孟怀鲁更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