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1章(第1页)

第111章

他们的文章表面是在诉说着个人命运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实际上却阴恻恻地质疑路线的错误。

后世的公知和投降派,大多都是出自这一时期的。

胡为民也不否认有普通人真的遇到过那种悲惨遭遇,但“伤痕文学”既然能流行,量肯定很大,抱着赚稿费心思的作家肯定更多。

大约就和后世的网文作家差不多,什么火写什么。

从那一刻起,所谓的“伤痕文学”已然脱离初衷。

“苏主编,我写的不是“伤痕文学”。”

“不是?”

“如果非要定义的话,我更愿意将其称为“知青文学”。”

“?”

苏宇陷入茫然,怎么回事,她是跟不上时代了吗?

伤痕文学明明还火着呢,怎么又冒出来个知青文学?

“如果说“伤痕文学”是否定的话,那知青文学就是写青春的激情和理想主义,以对知青生活正面价值的肯定为特征。”

苏宇极为震惊,还别说,这个时期还真没有对知青生活进行正面价值描写的作品。

似乎,这种性质的文学作品会填补文学界的空白。

通俗点说,就是大有可为啊!

末了还是没忘提醒,“胡老师,还是要注意言辞,“伤痕文学”也不是什么都反对。”

胡为民笑了笑,没说什么。

人家老太太也是好心,争论这些属实没必要。

苏老太太也没纠结那些,而是问起了最关心的问题:“胡老师,你的这部《孩子王》写完后可以投给我们《十月》吗?”

“抱歉,苏主编。我已经答应了《燕京文艺》,等《孩子王》写完后,就会投过去。”

胡为民也有些遗憾,早知道自己的作品这么受欢迎,当时真不该那么早做决定。

《十月》毕竟是“四大名刊之一”,虽然现在没这个说法,但以后肯定是了。要是自己的中篇小说能在《十月》发表,也会提高自己在文坛的历史地位。

说到底,文学界对短篇小说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真正能引起全国轰动的,还得是中篇或长篇小说,其中又以长篇为最。

“是《燕京文艺》吗?它......也挺好。”苏老太太张张嘴,还是没把贬低的话说出口。

虽说《燕京文艺》偏向地方杂志,但它到底创刊较早,创刊时期的主编更是文学大家。《十月》再是目标远大,目前也不过是和其分庭抗礼。

不过,就让她这么放弃,还是觉得可惜。

苏老太太目光渐渐变得坚定,心里下定决心后,诚恳地说:

“胡老师,《孩子王》创作完毕后,你有什么想法,有没有兴趣再创作一部中篇或长篇小说?咱们这次合作这么愉快,胡老师不如下一部作品投到我们《十月》吧?

我这里可以保证,只要胡老师下部小说质量能得到保证,我们愿意以按照最高千字稿酬标准支付稿酬。”

这是约稿吗?

胡为民并不意外,他现在值得这个待遇。

热门小说推荐
最后的武僧

最后的武僧

由炼金术师带领的小队为了阻止义人之石的出现而踏上旅程。拯救世界?哦不,那个魔法师只想独吞义人之石的组成部分贤者之石而已那个武僧只想给神教找麻烦而已至于那个炼金术师,保佑他不是自己想成神吧!...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