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8章 十三将士归玉门(第2页)

“因为那个梦的缘故,且加之刘庄对其父刘秀和其母阴丽华颇为思念,而佛教教义在某些方面又恰好能迎合刘庄这些心理,在佛教被引入后,为弘扬佛法,刘庄建齐云塔,并举行‘燃灯表佛’的活动。”

“这‘燃灯表佛’的日子在正月十五,和元宵节同一日,后来‘燃灯表佛’不再流行,但元宵节燃灯却留了下来。后世很多地方在元宵那天都会举行灯会。”

“但因为佛教是外来宗教,在刘庄看来属于异族之教,遂颁布禁佛令,禁止汉人出家为僧,严格限制佛教发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限制了佛教在华夏的发展,倘若刘庄能意识到佛教存在的问题,或者说佛教会对今后产生的隐患,恐怕便不是禁了。佛教最终还是在华夏发展昌盛起来。”

“佛陀创立佛教本想引人向善,可佛陀也无法避免有些人会以之为祸作恶。”

对于佛教,李念并无偏见,就像对儒家一样,他虽认为儒家的某些东西不好,不想让儒家在大秦有巨大影响力,却并不认为儒家学说都是坏的。

佛教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像在抗战时,有寺庙僧人不见众生疾苦,独善保身,但也有僧人主动下山参与抗战,浴血杀敌。

“后来,历史上发生了数次灭佛,佛教最大的问题是其不事生产,还大量敛聚财富、藏匿人口、不用缴纳税赋,甚至在有宋一朝,僧人都开始向民放贷。”

“本是要救世人,度化苍生的佛家弟子却成了高利贷债主,佛陀看了估计都想一巴掌超度了他们。”

听了李念所言,始皇心中涌现出一个念头,不能任由任何宗教在大秦或者说华夏这片土地上肆意发展,必须严格管理,甚至还可用宗教去影响其他国家,打造一个以大秦人为中心的宗教?

那阳洲的种姓制度可以借鉴一二,大秦是天下最强盛之国,大秦人是天下最优秀的民族,但其他民族的人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成为大秦人……

始皇在心中思考,越想越觉得这有一定的可行性。

别的地方不知道,但阳洲这神奇的地方肯定是能行,那里的人连那离谱的种姓制度都能忍,想必也能忍他想造出的教派。

始皇问道:“佛教在阳洲最后如何了?”

他只是随口问问,答案应该很清楚,佛教为后世三大宗教之一,发源于阳洲,肯定在阳洲也发展得很好。

孰料李念给出的回答却是:“回陛下,佛教在阳洲衰落了!”

“原因据说有很多,臣知之不多,也未必准确:佛教在孔雀王朝时由于有君王贵族支持而得兴盛,可孔雀王朝灭亡后,其自然而随之衰弱,且又有其他教派与之相争。”

“阳洲可是有种姓制度,而种姓制度利于君王贵族,像在种姓制度下,入教都需要身份地位,佛教却人人皆能入,对后来的君王贵族没有吸引力,当然其对低种姓民众仍有。”

“可随着阳洲兴起了和佛教有相仿之处的印度教,对低种姓民众的吸引力也逐渐不足,甚至其为了吸引信众,吸收融合印度教的教义,最终变得和印度教越来越像,反被印度教容纳。”

“并且,佛教自身也在发展中涌现出更多问题,在后世有句话叫‘佛祖不度穷逼’,阳洲佛教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原本在佛教须得靠自身苦修、自身行善去积累功德,以求超脱,可后来变成了捐财物便可获功德,也就是只要捐的钱财多,在佛祖那的功德也多。”

“没钱?没钱还想要什么功德,佛祖座下,不收穷鬼!”

始皇又问道:“倘若能制一教派,传入阳洲,你以为如何?”

李念想了想,觉得这事有可行性。

某不可言说之教、佛教、印度教都能在阳洲兴起,大秦炮制出一宗教去阳洲,保不准真能成,只要能符合阳洲当地的情况。

何况,某不可言说之教此时还未有,印度教也不见踪影,大秦弄出的教派到阳洲去,竞争对手真不多。

“臣以为有可行性,但此事须得好生计较,不可贸然行事,最好在前往阳洲的使团带回阳洲情报后再做决定。且最重要的一点,此教派要有利于大秦,不能为祸。”

大秦已在计划安排人员出使阳洲,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很难走,大秦将计划从西南之地进入阳洲。

派遣屠睢、赵佗等人和百越诸部建交,其中便有这方面原因,想从百越人那学得其等在密林中生存穿越的经验,以使前行顺利。

得到李念回答后,始皇道:“那刘庄后来又如何了?班超何许人也,为何只提到其出使西域,未有后闻?”

热门小说推荐
征服原始人

征服原始人

自由穿行在现实都市与上古世界,这里千年人参遍地都是!这里黄金随处可见!这里钻石随手可捡!这里拥有人类另一个繁荣的文明!这里有着恐龙灭绝的真相这里还有现...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