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小年一过,年味更重。郑卫民在自己的小窝里念叨着:“二十三做啥来着……二十四做啥来着……二十五是做啥来着……”他脑子里在拼命回忆之前的“儿歌”,脑子里都是各种吃的。赵军和韩亚文王云芳都在这边,围在一起看着电视。等会儿要在这里吃饭,然后再出去逛一逛。陕北送来的野兔子被郑卫民切成丁,做了个炒兔肉;羊肉也被切了出来,郑卫民调了个锅底,等下可以涮着吃。赵军等上一会儿便要出来,看看进度如何。“幸好天气冷,要不这羊肉还真切不到这么薄。”郑卫民说道:“我多切一点,回头放着,你和亚文要是晚上过来,咱们还能再吃一顿。”“今年还是在这过年?”“那还能去哪儿?在这挺好,你瞧,这大电视多热闹。”“等到你和王云芳结了婚才是真热闹。”赵军心里盘算着等到三十儿当天,要给郑卫民送点饺子;老妈的手艺不错,包饺子是一绝。“就是不知道云芳和刘娅能分到哪里去。最好能近一点。”郑卫民挺舍不得赵军的,将来赵军可能会长时间留在部队,刘娅一个人在家,郑卫民靠的近一些还能看顾一下。赵军也想两个姑娘分到一块:“哎,要真的分到一块,咱们俩都要去住人家医院的房子了。”“也不是不行。咱们可都是老爷们,赶公交上班没什么。”郑卫民想起来自己还没有自行车,明年得买一辆;家属院到学校的距离不远,但有辆车总能快一点。俩人端着锅和肉回去,听到韩亚文在和王云芳磨叽:“哎,你怎么还没毕业,毕业了有合适的姑娘可记得给我留意一下。”“哎哟知道了。”这屋里四个人,就他一个单身汉,之前没什么感觉,现在感觉可是越来越难受。“哎卫民,小杜同学出国了吧?”王云芳的头马上就抬起来了,等着郑卫民的回答。“可能走了吧。”郑卫民没太留意出国的信息:“高羽说了,不让我去送他们。”“然后你就真没去?你可真够实诚的。这异国他乡,这些人年可怎么过?”王云芳说道:“还能怎么过?没有饺子还没别的?吃面包也能过年。”郑卫民把碗筷拿出来分给大家:“我给高羽的出国礼物是一本菜谱,不知道他能不能学会。”其余三个人大笑,高羽是个理科生,理论学得很好,动手能力……嗯,是不是会差一些?高羽他们到了美国,准备迎接新的学期。他去了麻省理工,杜若则去了耶鲁。正如郑卫民他们所聊,过年是个大问题。来到美国,人生地不熟,幸亏他们之前做过翻译,日常交流问题不大;但除了日常交流之外,意识形态上发生的碰撞更让他们无所适从。在美国人看来,这群从东方过来的黄皮肤黑头发的人浑身散发着另外一个世界的味道,着装上他们不会用“土气”来形容,这是另外一种风格。幸好是公费出国,他们倒不用去兼职,只要不被花花世界迷了眼,国家提供的费用足够。身在国外,高羽不爱往学校外面跑,他:()你好,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