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李娇娘数了五十文钱给他。钟氏忙道,“娇娘,太多了,他一个孩子,给他这么多做什么?”“攒起来将来用啊。”李娇娘笑着道。春宝喜滋滋捧着小半串钱,“对,攒起来将来盖大房子,给娘住,娶娘子用。”前来帮忙的两个小伙子,田媒婆的儿子田大山和胡郎中的孙儿胡文,一起笑了起来。田大山二十来岁了,儿子比春宝小两岁。他五岁的儿子只知玩泥巴,七岁多的春宝却说出娶娘子的话来,他乐不可支。因此大笑着道,“春宝,你知道娶娘子是什么意思吗?”“知道啊,娇娘姐就是骆诚哥的娘子,娶回来后,一起吃饭,一起玩,给娘子赚钱。”春宝十分认真回道。田大山更加笑了。他指了指还没有娶妻的向二宝,和同年纪的胡文笑道,“瞧瞧你们两个,比春宝年纪大许多,他都知道娶娘子了,你们还没有娶娘子。”大家没有不好意思,反而更加逗笑起春宝来。只有钟氏,坐在一旁闷闷着。是呢,儿子还要娶媳妇呢,她男人却不操心。接下来,李娇娘开始结算田大山和胡文的工钱。春宝是孩子,所以第一个给钱。这两个是外人,也要先给。村里请人帮短工,一天是八十文钱。李娇娘多给了一些,加上昨天的,给了他们每人两百文钱。因为今天着实的忙,他们又是劈柴,又是烧火,又是跑堂,又是打井水的,只休息了一个来时辰时间。两个年轻人,惊讶之余便是欣喜,连连说太多了。李娇娘笑着道,“别看是跑堂端盘子,但这大热天的忙活不停,比在地里干活还累呢,不多不多,都拿着吧。”她大方大方的递上钱,两人对李娇娘十分的刮目相看。当初有人说她是妖女,简直是乱嚼舌根,见过大方送钱的妖女?这是小仙女还差不多。再然后,是向二宝和春丫的,两人也是一人两百文。向二宝喜滋滋的道了谢。春丫嫌多,不肯要,被李娇娘硬塞她荷包里去了。至于钟氏,李娇娘给的更多些。她忙不过来的时候,全是钟氏在做。李娇娘给了她半串钱。钟氏怪着她,“亲戚之间哪能给钱的,不要不要。”钟氏说什么也不要。李娇娘道,“这不是普通的帮忙,我这样请短工,村里短工都兴付钱,自家亲戚也一样。婶子不能例外,要不然,村里人会说我的。”骆诚也劝着钟氏,钟氏无法,只好收下了。看看天色不早了,大家就没有再聊天,收拾着自己的物品,关门打烊。骆诚的马车打前头走,车上是李娇娘,春丫,钟氏和春宝。向二宝赶着驴车,带着田大山和胡文走在后面。……回到村里,骆诚将大家送到各家。李娇娘要钟氏将驴子赶回家去,方便她明天出行。钟氏说什么也不要,“明天不用去集市上帮忙,我就呆瓜棚里干活,不出门,要什么驴车?”不出门不坐车,是一种说法,另外,她心里想的是,骆福财又找她要钱,万一发起疯病来偷走驴子卖了,她拿什么还给李娇娘?李娇娘见她执意不要,便也没有勉强,将她送到家里后,和骆诚回了家。今天着实辛苦,李娇娘一进门,就不顾形象的伸着懒腰,“好累呀。”骆诚将她背着的沉沉的布包取下来,放在桌上,扶着她坐下,“我烧水给你沐浴,你歇息会。”李娇娘笑眯眯道,“不要,我要数钱。”她找了个旧的簸箕,拎起背包往里一倒。哗——一大堆的钱倒了出来。宋时缺钱,百姓们流通的散币全是铜钱,稍大额的,才是纸票。银锭只有官府才有。再说一个银锭小号的是十两,值十贯钱,中号的是五十两,最大的是百两,一般的人家,谁有那么多的钱币流通?李娇娘乐呵呵的数着。骆诚摇摇头,由着她。今天的毛收入,比她预想的要多。有八贯钱。刨除成本,她有六贯多的收入。她伸了个懒腰,“好累呀。”骆诚烧好了水,走进来摇摇头,看着她,“都说让你歇着,别数了,看,受不住了吧?”李娇娘笑眯眯道,“不是,是数钱数累了。”骆诚嘴角抽抽,满满一簸箕的铜钱,数得能不累吗?他将钱币,倒入一个坛子里装起来。李娇娘笑着道,“骆诚哥,知道咱们今天赚了多少吗?”“嗯,赚了多少?”那钱不停地收着,怕是不少了。“毛收入八贯一百文。”李娇娘得意笑道,“除掉成本,有六贯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