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面对这样的集体沉默,刘彻也是彻底无语了。他将目光转向卫青。卫青很淡定,压根就没起身。卫青知道,作为如今大汉头号名将,而且还是战功远远超过其他人的唯一头号名将,自己是不可能获得任何出征机会的。果然,几秒钟后,刘彻就将视线从卫青身上移开了。在这一点上,君臣两人已经拥有了非常好的默契。卫青,只需要好好地当一个吉祥物大司马就行。有平阳公主这个老婆在,卫青只要不搞事,一定能善终。甚至刘彻都特地将卫青的爵位改为平阳侯了,意思还不够明显吗?刘彻又看向其他几个人。嗯,大部分都是卫青的嫡系。这也不行啊。卫青嫡系如果能建功,本质上来说和卫青建功并无太大区别。刘彻继续移开目光,转向其他并非卫青嫡系的人。李广的孙子李陵?这个资历不够,也太年轻了。路博德?这个太老了,而且说起来路博德算是半个霍去病那边的人,连带着和卫青关系也不错。诸多名字一一在刘彻脑子里跳过,又一一被排除。刘彻很无奈地发现一个事实。如果真的想要派人去打南越国,确实是很难绕开卫青、霍去病两人的阴影。没办法啊,谁让卫青和霍去病打的胜仗最多呢?打胜仗多,他们的部下自然升官也就快,就能占据军队的各个要害职位。那些非卫霍二人麾下的,要么就是没战功,要么就是没资历,总之就是不让人放心。刘彻已经被南越国丞相吕嘉啪啪打脸了一次,大汉第二次出征务必要竟全功,碾压南越国才行!刘彻叹了一口气。他突然发现一件事情。自己思考了这么久,竟然还是没有一个人主动站出来请战!用不用你,那是一回事。问题是,你们这些臣子得表个态啊!连个为国出征的态度都没有,你们是连朕这个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了?刘彻强忍着怒火,并未当众发作。俗话说得好,法不责众!如果一下子把所有军队的将领都骂进去,那就等于是没骂。只会平白折损刘彻皇帝的威严。刘彻冷冷道:“好了,今天的朝会就到这里,都回去好好想一下,有什么好主意给朕提一提!”众人纷纷散去。卫青和几名老部下并肩而行。“你们为何不请战?”公孙贺苦笑一声,道:“大将军,不是咱们不愿意请战,实在是不熟悉岭南啊。”张次公也道:“大将军,你若是说出征匈奴,咱们二话不说也就去了。”“岭南这地方据说到处都是瘴气,就怕去了十有八九打不赢,平白没了自家爵位!”刘彻治下,对失败的惩罚是非常严厉的。苏建、公孙敖都曾经封侯,但也都因为一次失败而被废黜侯爵,甚至还要上交大笔金钱给自己买命。李广虽然没封侯,但也有过因为一次失败就被判死罪,只能花钱买命的经历。就算是大名鼎鼎的博望候张骞,同样也因为跟李广搭档的时候失期,被罢黜爵位只能买命。换句话说,这些封侯的大汉将军是没有任何容错率的。让你上战场,你就必须赢。赢不了,爵位肯定是没了,死罪肯定要判的,花费大笔家财买命也是必须的。而且现在上战场,战功也没有那么好捞了。卫青之前漠北之战,杀了一万多匈奴人,还烧了赵信城。如果是汉匈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这样的功劳至少能让卫青增加几千户封地食邑,能让卫青麾下至少五名部将封侯。可漠北之战后,卫青麾下无人封侯,卫青本人也只被给了一些象征性的赏赐。就算是霍去病那边吧,杀了七万多人,是卫青的五倍左右,够厉害了吧?换做汉匈战争开始那阵,这七万多匈奴人的命至少能批发十个列侯以上。结果呢?霍去病麾下也仅仅只有三人封侯,李敢还只不过是个关内侯,就算是有老爹李广自杀的感情加成,都摸不到列侯的边。换句话说,现在上战场,功劳难得,待遇难提升。但只要一个不小心,那就是罢黜爵位、死罪买命的套餐下来。收益小,风险大,完全不成正比。谁愿意干?直接躺在长安城的府邸里舒舒服服摆烂不香吗?再加上南越国的战场是步兵主场,和众人熟悉的草原战场完全不同,失败的风险更高。各种因素叠加下来,也就造成了刘彻很想打,但将军们都不愿意请战出征的局面。卫青叹了一口气,对着众人道:“你们这样会惹怒陛下的。”卫青非常清楚刘彻这个姐夫加小舅子的性格。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拒绝出战就能让刘彻放弃?那只会让刘彻记仇!,!众人对视一眼,都有些不安。张次公道:“大将军为何不主动请战?若是大将军出征,我等愿意追随。”打仗嘛,既然风险巨大,那就跟着一定会赢的主帅便好。霍去病已经死了,现在大汉中唯一一个百战百胜的名将就是卫青。跟卫青出征,就算是捞不到什么大的好处,起码最后的胜利是没问题的。卫青闻言,苦笑一声。“我啊,已经老了,打不动了。”“你们啊,和我不一样,该听陛下的还是要听,该卖的命还是得卖!”“好好培养你们的儿子吧。”说完这句话,卫青飘然而去。有些话,就算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也没办法说透。说出去了,万一传到了刘彻的耳里,就是卫青的灭门祸事。只能说,看这些老部下们究竟有多少悟性了。看到这里,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笑出了声。“这些家伙,还真是不懂皇帝怒火的威力啊。”太子杨勇眨了眨眼睛,笑道:“看来这些不愿意出战的君侯们很快就会有大麻烦了。”隋文帝点了点头,道:“那是肯定的。”“就算是普通的皇帝,也没办法容忍这样的冷场,更何况是汉武帝刘彻?”刘彻之心高气傲,在历史上也是能排名前几的。这一次金幕中的朝会,等于是刘彻先被南越国丞相吕嘉啪啪打脸,然后又被这些臣子们联合起来啪啪打脸。同一件事情,被外部敌人和内部臣子打脸两次。这就真应了一句话。是可忍,孰不可忍!旋即,隋文帝又道:“当然,这件事情也并非只有臣子们的错,刘彻对待功劳的标准前后不一,也是很大的问题。”汉朝当然也有一套标准的军功制度。但对刘彻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来说,什么制度不制度的,就是屁话。就比如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就不遵军令,带八百人私自离开大军千里去找匈奴人决战。按照大汉朝正常的军功评判,霍去病违反了“遵守主将命令”这条战场上的第一铁则,不管他立下多大的功劳,撑死也就是一个功过相抵,不赏不罚。结果呢?刘彻直接大手一挥,给了霍去病一个冠军侯。列侯!是,刘彻这么做,的确是让霍去病开启了传奇人生,让华夏多了一位百世流芳的民族英雄。但实际上,刘彻对霍去病的封赏也彻底让大汉军功制度烂掉了。其他人不可避免地会想:“霍去病能破例,凭什么我不能?”“你当皇帝的不给我破例,你就是偏心!”不仅如此,刘彻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初期,小功重赏,有错重罚。后期,大功薄赏,有错依然重罚。这也就是金幕中刚刚张次公等人和卫青对话透露出来的玄机。隋文帝当然明白刘彻这么做的原因。说白了,国家财政不够了!只要是被封为列侯级别,都会有食邑,最少的一般也有八百户到一千户,像卫青霍去病这种更是直接万户侯。刘彻这个时候的列侯封地,当然不像春秋战国时候那样,属于列侯的独立王国。但,有一样东西列侯是能享受的,那就是封地食邑上交的税赋。“食邑”这两个字就很明显,就是让列侯们吃这些食邑户口的税赋来养自己嘛。问题是,食邑里的户口,那也是大汉的老百姓啊。这些食邑户口都划给列侯了,大汉国库收到的税赋自然也就少了。还是以卫青霍去病为例,两个万户侯,就算最低标准,两万户好了。一户也按最低标准五口人来算,两万户就是十万人。换言之,单单是为了供养卫青、霍去病两人,大汉朝廷就要损失来自十万老百姓的收入。刘彻在汉匈战争到金幕播放这个时间点,已经先后封了几十个列侯!这就完了?别忘了,大汉还有许多列侯呢!开国功臣集团,汉文帝的亲信,汉景帝的亲信,汉武帝的亲信……总数加起来,没有三四百,至少一两百是跑不掉的。为了奉养这些列侯,大汉损失了至少数以百万计老百姓的税赋收入。这就不是一笔小钱了。本来国库为了打仗就已经是非常吃紧了,现在打完了还要封列侯让国库继续损失财源,刘彻肯定不愿意干啊。所以在卫霍出征的后期,经济吃紧的刘彻不得已之下,只能选择减少封侯的数量。可这种迫不得已,臣子们当然是不可能理解的。以前的人有好处,凭什么现在我们这批就没有了?以前的人给大汉卖命,难道现在我们这一批就不是了?这种事情,其实就是君臣之间的一种博弈。无关对错,只在于立场。谁都不想自己的利益受损,最终搞出了这么一个双输的局面。,!杨勇认真地听着隋文帝的分析,内心之中感觉又获得了许多对皇帝、臣子以及治国利益分配的知识点。杨勇忍不住道:“那父皇觉得,要怎么样才能逆转这种双输的局面呢?”隋文帝洒然一笑,道:“那太简单了,只要把大汉治理得像朕的大隋一样富庶就可以嘞。”杨勇一时间无言以对。隋文帝的这句话对吗?那是太对了。以大隋开皇之治的国力,哪怕是没有金幕出现之前,随随便便都能支撑刘彻那种级别和频率的战争。就算是隋炀帝杨广这种败家子,也得先来个兴建东都,巡游江南,开凿大运河,再加上整整三次百万大军出征高句丽,才能把大隋彻底搞崩呢。刘彻这几万十万的出征,算个屁啊!但是问题来了。刘彻接手的文景之治,论富庶程度压根就比不上大隋的开皇之治啊。隋文帝这种话,就有点百亿富翁欺负亿万富翁的意思了。看着一脸无语加无奈的杨勇,隋文帝笑了起来。“傻孩子,朕逗你玩呢。”逗儿子真的很好玩吗?只要当过爹的都知道,那可是太好玩了!杨勇:“……”此刻的杨勇,心情非常复杂。自家严肃的老爹,啥时候变成了这种样子?嗯,好像是自从金幕出现后,隋文帝就越来越活泼了。返老还童了属于是。杨勇这么一想,越发蛋疼了。金幕也不全然都是好事啊。隋文帝笑呵呵地开口道:“好了,说正事吧。”“其实就算是大汉,也同样有办法能应对的。”“刘彻只要有点耐心,平均五年发动一场战争就行。”五年一场的战争频率,大汉国库是绝对能支持住的。民间的老百姓也能承受得了这种频率的服徭役。国库能支持得住,出征的将军们就一直能获得丰厚赏赐,自然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出战热情。还是那句老话。打仗,打的就是钱,是经济,是国力!只要有充足的国力,以大汉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还怕找不到人来卖命?有句话说得最直观,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隋文帝淡淡道:“刘彻的问题,就是他太心急了。”“过于好大喜功,想要将原本几十年解决的事情,一口气在十年里解决。”“大汉的国力压根就支撑不起这种烈度的战争,国家不给他搞穷才怪。”匈奴很弱吗?刘彻面对的匈奴可一点都不弱。那是一个掌控了从辽东到西域,幅员万里,资源众多,骑兵强悍的大帝国。在全面开战的时候,匈奴帝国也才仅仅传承到了第三代单于。从王朝周期律来看,这个时候的匈奴帝国依旧还在巅峰,甚至有继续往上走的潜质。刘彻硬生生地用一次次战争将上升期的匈奴给干得粉碎,从一个游牧帝国退化到了只有漠北的游牧民族。想要实现这一点,怎么可能不付出代价?代价就是,大汉国库穷了,老百姓生活越来越难过了。将军们也不愿意出征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来了。现实社会不是小说,战争资源也不是敲一敲键盘就能凭空出现的。刘彻为了实现自己干碎匈奴帝国的梦想,让整个大汉跟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南越国之乱,其实就是这种代价开始初步反噬的征兆。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刘彻阴沉着脸,回到了御书房中。他大发雷霆,将御书房砸得乱七八糟。“这些家伙,朕给他们封侯,给他们爵位俸禄,让他们拥有常人难及的尊贵地位。”“他们竟然这么回报朕?”“在朕需要他们给朕卖命的时候,他们竟然只会沉默?”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刘彻心态瞬间大爆炸。这位早就已经习惯了胜利的汉武大帝,压根就没想到,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金幕中的刘彻没想到,金幕之外西汉世界线的汉武帝同样也没想到。汉武帝看着金幕中愤怒的自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还是太年轻了啊。”在这条世界线上,南越国早就已经被解决了,而且解决得非常简单。火枪火炮这种东西,在奔驰如飞的草原上可能还没那么好用。可在岭南这种山岭地区,最适合步兵发挥的主场,火枪火炮就是神器!大汉征服南越国的过程,顺利得完全没有任何意外。就连负责记载的司马迁也就轻描淡写一句话。“乙丑年,帝命将军次公灭南越。”就完了。太顺利了。完全没啥值得写的。华夏的史家最喜欢写的从来都不是胜利。而是失败。但凡失败,史官们长篇累牍,一改惜字如金的风格,恨不得把每一个失败的细节都写出来。,!必须要让后人铭记!至于胜利嘛,一笔带过就行。赢都赢了,有什么好写的?以至于后世有人吐槽。看华夏的历史,总是会发现各种各样,类型各异的失败。但就很奇怪。经历了这么多次大大小小失败的华夏,从一个只在黄河流域发展的民族,变成了现代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稳稳位居世界前列的超级疆域大国。倒是其他那些经常在自家神话典籍中吹嘘各种辉煌大胜的民族,一看现代疆域,比起华夏来说就是蚂蚁对大象。为啥是神话典籍而不是史书?因为整个地球文明中,华夏文明是唯一一个从公元前就开始坚持写史,着史直到现代,拥有最详细历史资料的。其他各个民族没有这种习惯,他们对历史的记载要么是靠神话典籍,甚至有些是靠当时作家写的小说!历史上的甜蜜嘛,浅尝辄止就行。历史上的痛楚,那就必须铭记在心!忆苦思甜,为啥忆苦会放在思甜之前,就是因为吃过苦,才更愿意奋斗,才更能保证一个文明的存续。汉武帝感慨道:“还好用金幕的出现,朕不需要再经历金幕中视频里的这种折腾了。”汉武帝对金幕中的自己,那是完全能做到感同身受的。哦,也不对,可能也感同身受不了。因为现在的大汉真的非常富庶了。金幕给大汉带来的是全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在兑换了《工业革命》之后。现在的大汉基本可以算是一个初级工业化的国家了。可别小看这个“初级”工业化。再初级,那也是工业国家。工业国家打农业国家,那就是降维打击。不信?看看满清后期是怎么被各路工业化国家轮番暴打的就知道了。甚至就连满清东边,跪舔华夏一千年的倭国,都能在“明治维新”这种完全不彻底,保留了巨量封建残余的工业化之后,于甲午战争中暴打满清。工业化,就相当于是小说之中的飞升。哪怕是再初级的飞升,打起凡人来也是轻轻松松,手拿把掐。大汉本来就是同时代最强的农业国。现在直接进化到了工业国。那还能有什么苦吃?大汉的军队出去走一圈,就一句话。“你们一起上吧,我赶时间!”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很多。倒不是汉武帝变仁慈了。事实上,什么商业税和各种跟工业相关的税收,汉武帝一点没少收。但大汉的老百姓,生活依旧肉眼可见地变好了。为啥?因为有了新的压榨对象。大汉的对外战争,带来了巨量的资源,以及巨量的奴隶。大汉的统治阶级们,压根就看不上大汉老百姓身上这三瓜两枣。直接去抢异族的,他不香吗?大量奴隶的输入,更是填补了大汉人力资源的缺口。现在大汉普通老百姓家里,有三个五个异族奴隶的,那太常见了。嗯,没错,大汉现在是废除奴隶制度了。所以这些异族也不叫奴隶,而是叫做“家仆”。终身家仆,不发工钱的那种。上头没有皇帝和统治阶级的拼命吸血,下面还有家仆们帮忙干活。再加上工业化带来的各种便利,铁路、巨量工业商品、暴增的食物产量,以及欣欣向荣的国势。大汉老百姓的日子怎么可能不好呢?汉武帝想到这里,忍不住感慨道:“金幕,真是神了!”没有金幕,这一切怎么可能发生呢?汉武帝看着金幕中的刘彻,心中突然有些好奇。金幕的出现,是在历史上霍去病即将死亡的时间点。如今金幕中播放的内容虽然是原来的历史,但对这条世界线的汉武帝来说,却是他没经历过的人生了。汉武帝很想知道,历史上的自己,究竟会怎么做,才能解决南越国之事引发的相关问题呢?:()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